走進紙紮藝術的故事場景,北美館展覽《複眼叢林》張徐展個展


「這場展覽就像是一個立體的故事,開場始於鏡面的碎裂,而故事也結束於肉身的碎片。」


如果看100場展覽中,會有10場展覽直擊我的紅心,台北市立美術館的展覽《複眼叢林》肯定是那10場之一。

或許是本身的看展偏好,我一直比較喜歡身體感強且帶有敘事風格的展覽。

相比知識與理論,作為普通的觀展者,在觀展過程中若能感受到層次才是最有趣的,而此次藝術家個展的呈現方式,也確實讓人感受到有別以往的層次,令人驚喜又難忘。

藝術家張徐展的作品,大多是以紙紮工藝結合錄像動畫,最終呈現一部紙紮場景的錄像故事,而這次不只是完整的錄像敘事,而是整場展覽都宛如一個立體的故事。

只要觀眾遊走於展場中,都能感受到由故事向外延伸而來的敘事切片。

報紙圍繞的空間、音響上的動物、展場入口的碎片等,如同展名中的「複眼」,展場提煉了故事情節並延展感官,以更多細膩幽微的角度來呈現故事。

微小的細節一個個連結著空間,創造出現場觀展者才能感受到的身體感與敘事,使展覽完全跳脫了純粹的「展示」,這一點我個人非常喜歡。

🔹 以下會分享女子現場看展的觀察,如果想自己去觀察細節的房客,可以先停在這裡。
看完展覽後再回來看內容囉(別忘了先收藏記住展期!)

|女子現場觀展的觀察

現場觀展時,我前後繞了3次展場,看了2遍錄像,看過主要的故事後再看展品感受特別不一樣,過程中也發現紙偶動物們的姿態是有差異的。即便同樣都是老鼠,在錄像中打鬥的老鼠,毛皮之下都有一張紙紮人偶的人臉,身形也更像人。

而在一旁演奏樂器的動物,身形則更像原生動物的姿態,會有大大的腳掌與尾巴,身形上就與人相差較多。

同樣是動物,他們身型的差異或許也與故事有關,錄像呈現了動物們相互獵捕的關係,途中也透過鏡子折射了不同獵捕狀態下的動物。

|錄像故事的配樂與動物樂隊

看錄像時我也一直留意著配樂,除去水聲以外,音樂基本都是鈴聲、鼓聲組成的聲響,不會有為了配合劇情需要而產生的特效音。

老鼠手被咬住的鈴聲、搖晃的長音與打鬥聲響的鼓點,彷彿整部錄像的音樂都是由紙偶動物樂隊所演奏的音樂。

而配樂也不免讓我聯想到送離亡者或喪葬的樂曲(大家可以現場聽聽看~)如果樂隊演奏的動物屬真正的動物,那麼在湖中打鬥,有著人臉與人型的動物們,或許更像是披著動物皮囊的戲者或亡靈。

|鏡子、碎片與生死的夾縫

另外頻繁出現於展場中的鏡子與碎片也讓人難以忽視,包含過往的看展經驗在內,不管是之前展出的紙紮老鼠與壁虎,我一直覺得藝術家在鏡子的運用上很像一種生死的夾縫。

閃爍在鏡面中的交錯鏡頭以及最終肉身被摔成碎片的老鼠,鏡子與碎片不只反射著其他角色的共同經歷,似乎也做為最小的單位回應著捕食與被捕食的關係。

似過往作品的延展,鏡面中的夾縫與碎片,似乎又讓生死回到了最單純的循環,獵與被獵。

如果有仔細看錄像的房客,你會發現一開始老鼠是為了追捕獵物(蒼蠅)而踏上鱷魚群,當他咬上獵物重新回到鱷魚群時,從未放開嘴上的獵物,直至摔成了碎片後,原先口中的獵物才反過來成為了獵食者。

像一個故事的循環,重新回到獵與被獵者的關係。

|女子Free Talk

如果你也還沒去現場看展,我會推薦你看展時,先繞展場一圈,再將錄像故事看1遍、2遍後,再回頭仔細觀察現場的展品,細心觀察的話會發現許多讓你驚喜的小彩蛋與細節哦!

.

\ 女子觀展推薦參考指南 /

👀 #誰可能會喜歡這場展覽
➤ 圖像、故事創作者類型的房客
➤ 對紙紮工藝有興趣的房客

🕰 #女子觀展時間
▪️ 深度觀展 / 60 – 90 min
▪️ 簡單觀展 / 40 – 60 min

《複眼叢林》
|展期:2022/08/20 - 2022/11/13
|時間:週二至週日9:30 – 17:30,週六延長至20:30
|地點:台北市立美術館
|票價:全票30元,優惠票15元,團體票21元
展覽官網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error: @Room女子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