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獵捕到保育的台灣鯨豚史,《鯨驗值》台灣博物館展開!

之前看到台灣博物館《鯨驗值 鯨骨解密展》時,就很讓人期待,在不同類型的展覽中,有關動植物或自然的展覽,總是特別令我心動,這次的特展不只展示了實體的鯨骨標本,更述說了台灣鯨豚史的演變與足跡,從捕殺鯨豚到保育救援,透過展覽述說這段鮮少人知的歷程。

商業獵捕鯨豚的年代

這次《鯨豚解密展》的展場雖然不大,不過仍清楚的以時間軸的方式,帶領觀眾走過各階段的鯨豚歷史,展場先從大型的捕鯨砲,揭示了台灣商業獵捕鯨豚的時代,當時總共捕了1800隻以上的鯨豚(好多!)

以前甚至還有捕鯨基地,後來台灣獵捕鯨豚的影片受到國際關注與壓力,保育意識也漸漸抬頭後,捕殺鯨豚的活動才慢慢消失。

離開獵捕時代後,就可以慢慢看到轉變為救援跟保育的過程,展覽的影片中也有提到,其實一開始台灣是沒有什麼鯨豚保育意識,也沒有相關的救援人才,甚至第一起的鯨豚救援還是失敗的。

民眾雖然都很熱心的想要救援,但是卻都沒有相應的知識及技術應對,有很長時間的磨合期,都是在補足先前對於鯨豚知識的缺乏。(推薦大家可以看看現場的影片,聽聽保育員所說的歷程。)

鯨爆!2004年台南鯨爆事件!

這次觀展最讓女子印象深刻的就是「台南的鯨爆事件」,以前不知道有這個事件,所以在現場看紀錄影片時,真的會特別令人吃驚。2004年台灣曾有大型的抹香鯨擱淺,還來不及救援時就過世了,為了了解擱淺的原因,將鯨魚運送至實驗室解剖的途中,就先在街道上爆炸了!

這起抹香鯨爆炸當時也上了各國際版面,造成了許多人的討論(影片中也有提到,當時蘋果日報整整連續報導了3天),鯨爆在各處掀起討論後,大家最好奇的當然就是爆炸原因。

經過多位學者的討論與研究,推測是動物的屍體在高溫的環境下,加速了鯨屍的腐敗,對原本是生活在海洋的鯨魚來說,環境的溫差更是劇烈,除了環境因素外,當時擱淺的救援、鯨魚生前的傷口,也都是造成爆炸的原因。(有興趣的話可以在查詢相關新聞,或是到現場看展喔!)

「鯨爆」與「鯨落」

鯨魚在陸地上的死亡,會成為駭人的「鯨爆」,但若是在海中死亡,卻有著截然不同的結局。鯨魚死後在海洋持續下落的過程中,從腐肉到骨頭都能夠給予海底生物更多的養分,甚至可以延續海洋百年的生命,這個過程又被稱作「鯨落」。

同樣是逝去的生命,海洋與陸地卻有著截然不同的結局,也是這次了解鯨爆後,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對比。

最後展覽在談到鯨豚保育時,也展示了現代生活對鯨豚的影響,不管是大量的海中垃圾,還是風力發電的噪音,都是鯨豚在海中生活的難題,影片中的保育員也提到,每年擱淺上岸的案例中,因為吃了太多垃圾而死亡的鯨豚也越來越多,甚至從現場展示的骨頭中,都可以看到海豚被線條緊勒的痕跡。

從獵捕、救援到保育,台灣的鯨豚史走過了一段漫長的時光,直到現在都還在持續前進,透過這次的展覽,也才會了解這些默默關注鯨豚的人們,以及他們背後的故事。

《鯨驗值-鯨骨解密特展》
・展期:2020/09/29 – 2021/03/28
・時間:9 : 30 – 17 : 00
・地點:臺灣博物館本館1樓東展間(臺北市中正區襄陽路2號)
・票價:全票30元,半票15元
展覽官網

|如果你也想了解更多展覽,歡迎來當我的房客|
📍追蹤更多展覽資訊:https://roomlife.cc/IG
📍發現展覽大小事:https://roomlife.cc/FB


看看其他房間: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