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你也準備好一起繼續看展了嗎?今年一樣會持續分享年度2023展覽合輯!每個月會分享女子有興趣或已看過的展覽推薦名單!
當代藝術展、藝術創作展、設計展、攝影展或插畫展等,不管你想看什麼類型的展覽,都可以來參考每月的展覽推薦名單!新一年網站內文與社群視覺也更換囉!期待今年看展的分享裡,仍有房客們的參與。
文章目錄
🔍 6月選展合輯
夏天快來了,你想要夏季要去哪裡看展了嗎?涼爽的夏日、濕熱的夏日,即將步入夏季的6月,來分享一些輕巧又適合夏日的展覽與藝術季!6月的女子月份選展合輯,透過展覽帶大家一起走進山林、感受水的紋理、觀察細緻的原畫以及夏日毛骨茸然的恐怖體驗吧!
台北展覽 – 潮時藝術《水耀日》
| 官方展訊介紹:
「水耀日」廖琳俐個展以「水」為主題,藉由觀察自然界中水的變化和特性,探索人與自然的互動關係與法則。
藝術家將自由流動的水凝固並加入顏色,形成固態的色冰,將其置放在物件上自然流淌、擴散和乾燥。過程中,空氣的溫濕度和微塵等因素影響著液態色水生成豐富的紋理,因緣際會,讓每件作品呈現出獨特的不同樣貌,如樹木年輪、海浪或月相等形態。
作品中的水痕變化和紋理呈現出自然運行的狀態――人為介入與環境變因,可控與不可控,直接與間接,常與無常。當我們放慢時間,細微的觀察冰的融解與水的乾燥過程中的變化,事物呈現的非永恆性,是個不變的法則。
《水耀日 | 廖琳俐個展》
|展期:2023/06/10 – 2023/07/08
|時間:週二至週六 13:00 – 18:00
|地點:潮時藝術(台北市士林區磺溪街 25 號)
|票價:免票觀展
展覽官網
台北展覽 – 潛艇Submarine《看看我們誰在水裡可以憋比較久?》
| 官方展訊介紹:
在展覽開始的當下,我合理地相信人類尚無法在水中呼吸。
〈看看我們誰在水裡可以憋比較久?〉是一個童趣的提問,挑戰發起者往往暗忖自己是水中撐最久的人,所有人都明白這暫時性的不舒適體驗是值得玩味的基礎,現實世界則非。所謂「地理大發現」之前,歐洲的船隊將南美洲視為人類墮落之前的伊甸園,隨後則是發生於地球上長達幾世紀的獵奇迷航。
原始部落像是遇到不可抗力的蒸發了,毫無臂距的佔領迫使失落成為寶藏,如今只留下複雜的債務和單純的瘡痍。然而這些情況在一切看似可被觀測的全球當代並未消失,社會中的資本失衡處正在製造全新低窪,淺處嗆鼻,深處溺斃。包含但不限於自由的媒體、多元的藝術和邊陲的文化,都被迫潛藏於周圍,這些地方才是人們誤認非常熟稔,實質陌生的當代失落大地。
本次展覽共邀請7位國內外藝術家,康雅筑藉由編織重新解構編織本身的紋樣與脈絡,將抽象的產業史提煉成文化路徑;廖琳俐另闢純粹的感知途徑,詮釋了時間的不可逆和物質隱密細小的變化;Erik Bünger 指派一位虛擬角色擔任已故猩猩Koko的譯官,以沉默的手語回應我們的瀕危;林彥翔長期透過自身實踐與訪問,搬移政府開發下隱藏的真空暴力現場;Riar Rizaldi 向殖民時期到現今自然界遭受的現代化工具主義改造提出淒美的批判;陳敬元在看似靜謐的畫面中,潛藏難以名狀的痛覺;湯雅雯幽微地闡述一段生命故事,並連結了時代下的勞動與糧食關係。藝術家之於彼此、藝術空間之於社會、失落大地之於世界,憋氣遊戲總悄然地以不同形式開啟新局。
《看看我們誰在水裡可以憋比較久?》
|展期:2023/06/01 – 2023/07/16
|時間:週二至週四 17:00 – 02:00,週五至週日 13:00 – 02:00(週一公休)|沉浸式酒吧 Abyss Zone 開放時段 19:00 – 21:00、23:00 – 02:00
|地點:潛艇 Submarine(台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一段105巷22號)
|票價:免票參觀
展覽官網
台北展覽 – 朋丁《食常物語》
| 官方展訊介紹:
以物語百味,畫寫一百則飲食生活中的美好。《食常物語》(鯨嶼文化)是插畫家葉懿瑩籌備歷時五年的最新圖文著作,透過一百則靜物描繪與隨筆短文,累積出一份獨有的生活脈絡。隨著新書出版,精選自書中的五十幅原畫作品將在朋丁空間展出。
題飲食在生活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我們的身體由攝取的食物經過消化吸收,化為血肉所組成。對我來說,飲食生活這個題材再理所當然不過了。當我們關注身邊的飲食日常時,就如同在關注自己的身與心,我大概是抱持著這樣的心去面對身邊的鍋碗瓢盆、蔬菜瓜果,甚至是奶蛋豆魚肉類。
從建立屬於自己的家庭,到成為一名母親,這些年,在我生命中歷經各種身分與環境的轉變、面臨工作上的起伏與瓶頸時,是創作讓我感到安穩與踏實,彷彿找到一種歸屬感。畫靜物讓我感到平靜,寫靜物讓我感到專注。這個創作計畫陪伴著我超過五年的時間,像是一股無形而強大的力量,驅使我用心過日子,找到心中最純粹的自己。我嘗試從不同的角度,重新看待身邊的事物,透過描繪靜物來記錄生活中美好的片刻與回憶,喚醒平凡中所藴藏的溫暖、驚喜與詩意。
葉懿瑩《食常物語》原畫展
|展期:2023/06/03 – 2023/06/25
|時間:週二至週日 12:00 – 19:00(週一公休)
|地點:朋丁 pon ding 2 樓(台北市中山北路一段53巷6號)
|票價:免票觀展
展覽 FB 頁面
台北展覽 – Mangasick《心海》
| 官方展訊介紹:
日本新銳畫家Minahamu(みなはむ)擅於捕捉平凡生活揮發出的,性質近乎神秘的種種情緒,自17年便是我們極為關注的作者。20年首度台灣個展「風與去處」為灰暗的時期帶來濕潤而清新的空氣,收到極為廣泛的好評。在疫情期間,他也不斷抵達新境界:22年在中國推出畫集《畫外音》、於銀座蔦屋書店舉辦個展、出版第一本商業繪本《よるにおばけと》,23年初則舉辦了法國首次個展。三年後,他帶著三十餘幅作品回來了,當中包含首度亮相的新作。展場另將販售新舊畫冊、週邊商品。Minahamu也將於六月初來台駐店。長年的畫迷們,不要錯過了!
《Minahamu個展「心海」》
|展期:2023/06/02 – 2023/07/03
|時間:14:00-21:00(週二、三、四公休)
|地點:Mangasick(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44巷10弄2號B1)
|票價:免票觀展
展覽 FB 頁面
台中展覽 – 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區《續舊式-2023彩繪修護特展》
| 官方展訊介紹:
建築彩繪,是多數人童年接觸的第一個工藝作品,不僅體現了文化脈絡,也交織出常民的信仰紀行。而彩繪修護的美學新演繹—「續舊式-2023彩繪修護特展」,今日在臺中文化資產園區展開!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延續去年在臺南舉辦的成功經驗,今年移師臺中進一步擴大展場規模,這場展覽彷彿是一座建築彩繪修護細節的美術館,讓觀眾近距離欣賞建築彩繪的細膩華麗之美,感受到潘麗水、蔡草如、陳壽彝等國寶大師的非凡才華。
此外,展覽精心以設計轉譯科學修護知識,帶領觀眾一同探索當代視覺美學的極致之境。建築彩繪,是多數人童年接觸的第一個工藝作品,不僅體現了文化脈絡,也交織出常民的信仰紀行。然而臺灣氣候高溫潮濕,彩繪成為最難以保存的建築藝術。
續舊式,是一種未完成式進行到底,直至成為日常
《續舊式-2023彩繪修護特展》
|展期:即日起至112年10月29日
|時間:週二至週日9:00-17:00
|地點: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區國際展覽館A館(台中市南區復興路三段)
|票價:免票觀展
展覽 FB 頁面
台北、桃園、新竹、苗栗、台中展覽 -《浪漫台三線藝術季》
| 官方展訊介紹:
橫跨多縣市邊緣地帶的內山公路臺三線,其所縱貫的台灣西北部山麓地帶,早期是平埔族道卡斯族、巴宰族,與賽夏族、泰雅族等族群的居住地,自漢人入墾以來伴隨著移民人口日增,因為地域與生活頻生衝突,逐漸產生區隔著不同族群的界線。「路」隨著人的行走方式不斷的流變,無論是早期原住民族的獵徑、客家深入內山開墾的孔道、運輸商旅往來必經之途、世界山林經濟的貿易網絡、日治時期的軍事要道、聚落間聯繫與嫁娶回憶路、亦或是農工抗爭者於山線逃亡路線,不同時空的人們行走在重疊又平行的路徑上,以迥異的風格實踐屬於自己時代的意志。
「淺山」是與平原接壤的低海拔山區丘陵與河谷環境,泛指海拔 800 公尺以下人類相對易抵達的區域,因而由多種自然、半自然與人工棲地鑲嵌而成,其特有的生態環境孕育著不可取代的生物多樣性。「淺山」並非僅是一個地理空間,亦不關乎高度的判准,本展以「淺山」作為ㄧ種概念,強調其流動邊界的能動力,重視「多樣性」與「內部異質性」,關注他者與環顧自然,以人與自然為生命共同體的實踐,試圖在族群交織邊帶進行多方性的照料。
展覽主題以「淺山行路人」除了帶出內山地理特色與客庄生活場景,同時點出台三線上多元族群交織與遷徙文化的流動特性,回應人們在淺山邊帶多重行進的動作與速率,形塑了台三線複雜與豐沛的生命史。展覽透過「淺山生態」、「族群交織」、「流動記憶」、「世界細路」等多項子題,開展台三線不為人知的多重敘事線,以關照深層差異的社會學,探測台三線複數的歷史、隱身的當代客家性、今昔人文軼事與自然生態依存系統,邀請在地居民、藝術家與各方領域專家與參與者共構台三線更為立體的認識論。
在淺山行走的人們,從不斷遷徙離散後聚合生根,穿引不可見的多重路徑,學習從歷史衝突所遺留的困頓和解,學習與自然萬物共生,學習在他者中找到自我,一個帶著歷史前進的「我們」才開始形成。浪漫台三線上,無論你我從何而來,我們都在同ㄧ路上。
《浪漫台三線藝術季》
|展期:2023/06/24 – 2023/08/27
|地點:多縣市展覽(詳見官網藝術地圖)
展覽官網
綠島展覽 – 國家人權博物館白色恐怖綠島紀念園區《傾聽裂隙的迴聲》
| 官方展訊介紹:
2023年綠島人權藝術季「傾聽裂隙的迴聲」選擇了「傾聽」這個看似被動、柔軟的姿態,試圖接收個體所歷經政治、經濟與體制的不同遭遇。經驗後留下的傷口,就像一道道將人們隔開的「裂隙」,加上 fissure 所具有的不協調與分歧的意含,如同白色恐怖於個人與社會帶來的隔閡或差異,在生活推著人們前進時,被略過而有待重新認識。「迴聲」來自於裂隙中不斷發生、傳遞的聲音,而 overtone 是與基礎頻率共同存在的其他頻率,就像主流意見以外被忽略的存在。
傾聽與迴聲本為相生的態勢,裂隙的聲音是來自歷史的陷落,抑或至今仍讓大眾難掩不安的傷口?裂隙暗處的嗚鳴聲從來都不只是單一的波動,而是涵納於數萬人的生命經歷。在臺灣極具特色的歷史進程中,威權的代表未被明確地指出為加害者,而彼時的黨國集團在實體與精神上的遺緒,不僅從未失去民意支持,甚至仍掌控著政治與經濟權力。我們要如何讓在白色恐怖這段時間裡,順應體制過著生活,或在當中獲取利益—相較於受迫害者的多數社會—的群體,了解那段歷史與制度的不公義呢?而在這段歷史最具代表性場域之一的綠島,它的文化與故事又是如何被忽略了呢?「傾聽裂隙的迴聲」以三個子題串連白色恐怖、當代的反思與綠島和人權,希望透過當代藝術拉開與歷史的距離,透過藝術傾聽裂隙裡頭以及另一頭的聲音,在面對複雜且充滿歧異的歷史時,提供觀眾更多想像、思考以及接近的路徑,共同建構這段歷史對於當下的意義。
《傾聽裂隙的迴聲》
|展期:2023/05/17 – 2023/09/17
|地點:台東縣綠島鄉公館村將軍岩20號(國家人權博物館白色恐怖綠島紀念園區)
|票價:免票觀展
展覽官網
台北展覽 – 華山文創園區《伊藤潤⼆ 恐怖體驗展 2》
| 官方展訊介紹:
你看過 《伊藤潤二狂熱:日華山本恐怖故事》了嗎? 跟上恐懼潮流話題!今夏一定要來體驗!
精選「伊藤潤二驚選集」動畫篇章,打造雙主題「A館:償命村」、「B館:喚惡鎮」精選 10 個奇幻經典篇章角色,打造原汁原味的驚嚇情節,「富江 照片」、「雙一的寵物」就是要讓你又愛又害怕!「無盡的迷路」、「無頭雕刻」高規設置嚇爛指數飆高 「隧道奇譚」、「壞小孩」讓你脊椎發涼毛到頭皮,比惡夢還恐怖!所有故事篇章都瘋狂今年夏天就等你來一探究竟!
本次聯名共推出三道主餐、三種點心、六款特調飲品,血盆大口的敏三血腥拉麵、團體病房連體炒泡麵、富江燉肉燴飯、菇類炸物拼盤、淋落感的富江酒醪刨冰、降靈會魂魄提拉米蘇等。請做好心理準備…
《伊藤潤二恐怖體驗展2》
|展期:2023/06/30 – 2023/09/10
|時間:周一至周日 10:00 – 18:00
|地點:華山1914文創園區 中4B館
|票價:(早鳥票)單館體驗票280元,雙館體驗票499元
展覽 FB 頁面
🔍 5月選展合輯
5月你想好要去哪裡看展了嗎?這次選了各個類型的藝術展,有VR體驗的藝術展、大型錄像藝術體驗、末日寓言般的當代藝術展等,另外也選了其他比較輕巧、放鬆的動畫、漫畫手稿展以及2場對創作畫風有興趣的展覽!你也準備好去看展了嗎?5月一起去看展吧!
台北展覽 – 北師美術館《無法離開的人》
| 官方展訊介紹:
「無法離開的人」展覽由北師美術館與國家人權博物館共同主辦,在地實驗與高雄市電影館協辦,總策畫林曼麗與陳芯宜導演攜手合作,打造以沉浸式體驗為核心的跨界展覽。為擴延VR作品的體感經驗,北師美術館量身建構特殊的觀影空間,利用美術館獨特的光影變化,創造空間層次的堆疊,引導觀眾跨越「虚擬」與「實體」的界面。
展覽並延伸至VR作品中1950-1960年代台灣白色恐怖的歷史背景,邀請學者林傳凱規劃,以情境式的策展手法,打破傳統歷史文件的展陳方式,與藝術家王榆鈞、李佳泓合作,透過木刻版畫、倖存者的回憶之聲、在國家層層審查下的政治犯書信原件、在看守所物質匱乏條件下親手製作的物件,以及受難者的夢,試圖捕捉當時軍法處的氛圍,延伸這段無法離開的歷史。
本展並首次公開陳芯宜導演VR製作幕後細節,透過手稿、劇本、模型、設計圖、VR影像工作檔、拍攝道具和訪談影片,一探虛擬實境如何虛擬、如何造境。地下室展間同時也是各種事件的發生之「場」,是導演現場工作之場,是周書毅、海筆子大樂隊的肢體、讀劇的展演排練之場,也是與「在地實驗」合作的一系列訪談和特映發生之場。 米蘭.昆德拉曾言:「人民與權力的鬥爭,就是記憶與遺忘的鬥爭。」透過傾聽與挖掘,我們得以穿透層層的歷史迷霧,抵達湮沒在個體記憶中噤聲的地層;透過轉化與創作,我們才能重構這群人的精神樣貌,將他們從記憶深處帶回我們的時代,我們產生聯繫,成為集體記憶的一部分。
《無法離開的人》
|展期:2023/05/06 – 2023/07/02
|時間:週二至週日10:00-18:00,週一休館
|地點:MoNTUE北師美術館
|票價:VR放映採募資預購劃位售票,其餘展區開放免費參觀。
展覽官網
南投展覽 – 毓繡美術館《「克萊因.赫茲 α 溫室地境」于軒個展》、《日常終止》
| 官方展訊介紹:
毓繡美術館2023年第一檔展覽推出台灣藝術家于軒個展「克萊因.赫茲 α 溫室地境」,「日常中止」邀請日本藝術家猪瀨直哉、元田久治、小林敬生、小瀬村真美,香港藝術家智海和菲律賓藝術家格雷戈里.哈利利共六位展出作品。兩檔展覽乍看皆充滿末日氣息,實際上藝術家們處在不同的時空維度裡,辯證時間與生命的終始、反思人類與自然的平衡。
像是誤入空無一人的廢棄實驗室,許多大型儀器損壞、生鏽並覆滿灰塵,未知生物凍結在某一瞬間,這是克萊因.赫茲博士的實驗室,也是藝術家于軒醞釀了十餘年之久的幻境工程。于軒的創作靈感取自生活中即將逝去的風景,著迷於時間留下的斑駁痕跡,經由他的美感經驗,賦予這些場景新的意義。藝術家以超級寫實主義繪畫,結合雕塑、翻模、電路等加工技術,創造出極為擬真的大型儀器裝置,慢慢建構出想像中的科幻現場。展名中的 「α」(alpha)具有起始的意涵,也意味著時間與生命流轉循環,透過于軒再現殘缺的美、創造永恆的瞬間,「克萊因.赫茲 α 溫室地境」帶領觀眾進入最真實的虛幻場景。
回想起全球疫情肆虐,日常生活被迫按下暫停鍵的那段日子,都還歷歷在目,當人類社會的時間斷裂,世界的狀態是逐漸恢復平衡或加速失序?猪瀨直哉(Naoya Inose)的無人風景是既寫實又抽象的末日寓言,一再探問人類的精神境況;元田久治(Hisaharu Motoda)將大家熟識的城市光景化為一片廢墟,暗示著自然原狀與生機重現;智海的舊香港系列以懷舊為切入點,面對不復以往的日常,物質世界終將失去,是末日侵襲文明,還是文明造就了末日?
《「克萊因.赫茲 α 溫室地境」于軒個展》|《日常終止》
|展期:2023/05/06 – 2023/09/03
|時間:週二 – 周日10:00-17:00、週四 10:00-15:00(星期一 休館)
|地點:毓繡美術館 1 – 3 樓
|票價:免票觀展,需事前預約(線上預約)
展覽官網
台北展覽 – 台北市立美術館《生活決定意識:高重黎》
| 官方展訊介紹:
本展關注人與視聽技術的歷史和生產關係,展名引自馬克思(Karl Marx)與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洞察歷史唯物論的關鍵名句,呈現高重黎橫跨四十年的系列創作——對攝影、電影、雕塑、動畫、影音機器等工業時間客體的批判性考掘,及其不斷審視自身生產條件之實踐。展覽由多樣的技術持存構成,嘗試呈現一個將空間性感知時間化、時間性感知空間化之所。
正是在生產力與控制力共謀發展的技術資本主義時代裡,高重黎長期對於影音工業的內在政治——從光學到聲學所聚合建制之情感/美學政治——的敏銳探問,顯得格外重要。他自行發明及手工產製影音機械裝置,主張重新把握自身與物的關係,重啟自我與生產的關聯,去創造自己的歷史。從而如馬克思與恩格斯所言,「發展出自己物質生產和物質交往的人們,會隨著他們的這個實際狀況而改變他們的思想和思想產物。」由此,「不是意識決定生活,而是生活決定意識。」
《生活決定意識:高重黎》
|展期:2023/03/25 -2023/06/25
|時間:09:30 – 17:30,週六09:30 – 20:30(週一休館)
|地點:台北市立美術館1A展覽室
|票價:普通票30元,優待票15元,團體票21元
展覽官網
台中展覽 – 國立臺灣美術館《Ladies:劉玗+吳思嶔》
| 官方展訊介紹:
劉玗與吳思嶔在某次與一位植物學家訪問中,好奇地問道:當他在野外看見某種植物時,是依靠什麼樣的經驗或方法來辨識它的種類?原以為得到的回應會是花器、葉形或是某個專有的生物詞彙。但植物學家友人的回答是:「看它的氣質。」
在十八世紀,身兼博物學家與詩人身份的伊拉斯謨斯.達爾文(Erasmus Darwin,1731-1802)撰寫了一本自然觀察詩集《植物之愛》(The loves of the plants),詩詞的內容奠基於當時卡爾.林奈(Carl Linnaeus,1707 -1778)提出,植物以辨識「性徵」作為分類方法。在林奈的植物分類系統成形之初,將植物的花器比喻成人類的性器官仍是極具爭議的詮釋,更遑論在當時使用高度性化的語言來解釋這套系統,將人類對於性的理解渲染在植物的各種特徵上。
但如此擬人的想像卻奠定了今日植物分類系統的基礎,即使後來DNA技術的發現,所驗證的結果仍與林奈系統大相徑庭。達爾文不僅認同林奈的分類方法,更接受了對性的隱喻,詩集《植物之愛》透過細緻的生物觀察,以擬人的文辭描寫了植物的性格、感官與慾望,並且側重於女性作為主體。詩的內容也映射了達爾文在某種程度上的無神論觀點;人類的情感相較於神學更根植於生理學上,這樣的視角也意外地將人類劃入了自然界的範疇之中。
作品〈Ladies〉以達爾文書寫的三首詩/三種植物作為改編劇本,尋探在知識系統形成之初,人類如何觀看自然?這樣的內容並非意圖回應人類中心主義的舊問,而是傾向於追溯人類認知世界的某種初始動能,人類在「觀看/感知/理解」的過程中,同時也進行著某種感性的內在生產;想像力的迸發。而知識就在「接收」與「產出」兩種行為並行的同時被建構起來。這種內在生產行為並不容易被討論,因出於個體的主觀經驗,透過任何形式的傳遞都會淪為某種翻譯。藝術家也思考著這種動能與藝術生產的交會之處,試圖透過感官、形狀與敘事三項主題來形構達爾文的植物想像,將詩詞轉譯成視覺語言,影像與空間轉譯成環境,以展開我們對於「人如何觀看」的思索,「擬人」是一種剝削萬物的意識,但同時也是同理萬物的生物本能。
《Ladies:劉玗+吳思嶔》
|展期:2023/04/15 – 2023/06/25
|時間:週二至週五 09:00 – 17:00,週六、週日 09:00~18:00
|地點:國立臺灣美術館
|票價:免票觀展
展覽官網
台北展覽 – 國立中正紀念堂《迪士尼動畫展》
| 官方展訊介紹:
《迪士尼動畫展》由華特迪士尼動畫研究圖書館(Walt Disney Animation Research Library)授權,自超過6,500萬件的珍貴藝術作品中,精選出500多件的經典作品原作手稿、素描以及概念藝術作品等。展覽將一探華特迪士尼動畫工作室自草創期的動畫技術變革,以及如何讓角色人物動作更加流暢的動畫實驗過程、故事分鏡、場景效果、人物設定等精彩的幕後故事。邀請熱愛迪士尼動畫的大、小朋友們,一起揭開華特迪士尼動畫工作室成立100年背後的神奇魔法!
《迪士尼動畫展》
|展期:2023/06/21 – 2023/10/11
|時間:週一至週日10:00-18:00
|地點:國立中正紀念堂1展廳
|票價:預售單人票 $330,展覽限定萬用碗套票 $699,雙人紀念套票 $799|展期全票 $420,優待票 $390,愛心票 $210
展覽官網
高雄展覽 – 駁二藝術特區《他是誰?-動漫女子寫真展》
| 官方展訊介紹:
「動漫女子寫真展」以女性肖像為主題,聚焦在8部動漫作品中的女性故事,各自擁有不同的面貌和人生,而角色背後的創作者是女性?男性? 或由女性和男性所共同創作? 展出的作品靈感汲取自作者的生活,儘管是虛構的角色,畫格隱含作者的思緒和記憶等,如同自畫像般,可窺見作者的自我投射和他所處的社會樣貌。展覽將透過了解創作者和畫筆下的角色連結,讓參觀者想像故事背後的「他是誰?」,發現隱藏在角色背後的漫畫家。
《他是誰?-動漫女子寫真展》
|展期:2023/05/02 – 2023/10/10
|時間:週一至週四10:00-18:00 (17:00停止售票) 週五至週日及國定假日10:00-20:00 (19:00停止售票)
|地點:駁二大義區C7動漫倉庫(高雄市鹽埕區大義街2號)
|票價:一般票80元,校園優惠票60元,敬老票45元
展覽官網
台北展覽 – 伊日藝術計畫《蔡瑞恒:滑行 GAME》
| 官方展訊介紹:
它又跑了起來。
上次這麼做,大概是幾年前從工廠逃跑的時候。它逃離了令自己感到異化的環境,在這之後,熱血的故事劃下句點,現實依舊繼續。他那些以幽魂與肉團而名狀的存在焦慮,化為壓克力顏料、表現液態性氛圍。
在「蔡瑞恒:滑行GAME」中,這些液態性氛圍,是蔡瑞恒繪畫中引人入勝的濕、透與混濁。從底部刷色開始、建構佈景,然後是單一筆刷留下不加修飾的速度感,使之成為某種如狗般的形象。不過,也許它只是剛好像狗而已。層次與質感之間的著引(drawing)方法上令人聯想到罩染,但實際操作的過程中,畫家則刻意讓顏料們不完全相溶於表面中,使你會在畫面的那幾處透薄裡,窺見層次在液態性之間表露的情緒。
蔡瑞恒早期有一些常見於個人繪畫裡的運筆與混濁的用色表現,大多被視為一種宣洩內在壓抑的行為。那或許與他投入繪畫創作的動機有關,本來是就讀理工相關科系的他,內心對於畢業之後就職的異化感到不適,因緣際會從私人畫室的學習開始,開啟繪畫的路途。彼時蔡瑞恒作品中的角色,常常表現出正在從某個景物裡奔離的動態感。例如在伊日藝術計劃聯展「醜」中展出的作品《工廠變種》(2017),便是在早期表現場景的遠近關係、與顏料潑灑模糊動態感的作品。從一個肉品生產線裡奔逃出畫面的狗,就算幾乎成為了一團爛肉,也擁有著逃出生天的那口氣。在當時同個展覽裡展出的《廠長不在3》(2021)甚至令我猜想,畢業後「轉職」重生為一位畫家的他,是否也在前一系列的繪畫裡,折射了畫家在當代藝術世界裡的異化狀態?(完整介紹詳見官網)
《蔡瑞恒:滑行 GAME》
|展期:2023/05/11 – 2023/06/03
|時間:週二 – 週六 14:00 – 19:00
|地點:YIRI ARTS 伊日藝術計劃(台北市內湖區新明路86巷1號)
|票價:免票觀展
展覽官網
台北展覽 – 田園城市風格書店《心地 (ここち) All the room we need — solo exhibition by hannah shieh》
| 官方展訊介紹:
Hannah Shieh 的首次個展是對近年生活環境轉變的消化,是25歲的心境紀錄,也是一個和自己共處的練習。這個練習是一個名為「心地」的地方,能讓人休憩和遊戲,能將情緒的房間無限地往裡面建。地球太吵,現在和未來都有太多事情要發生,太多情緒要疏理,請一定要找到能讓自己靜下來的地方。因為這個世界不一定會全盤接受你,但「那個地方」可以。
展覽展示一系列繪畫及油畫作品,描繪在看似童話般迷幻的國度裡出現的場景。誠摯邀請大家走進畫裡,在遊歷「心地」的過程中找到屬於自己心情轉化的開關。
《心地 (ここち) All the room we need — solo exhibition by hannah shieh》
|展期:2023/05/20 – 2023/06/11
|時間:10:00 – 19:00
|地點:田園城市風格書店(台北市中山北路二段72巷6號)
|票價:
FB活動頁面
🔍 4月選展合輯
連假剛結束,就要來繼續燒房客們去看展了!4月選了各類型的展覽,聚焦在當代藝術、藝術繪本以及雕塑創作類型的展覽,除了藝術展覽外也有一些輕巧的創作展,來看看有沒有你有興趣的展覽吧!
台北展覽 – 台北市立美術館《BODO》
| 官方展訊介紹:
《BODO》展名受黃明川導演《寶島大夢》(1993)啟發,故事由藝術家在海軍陸戰隊的個人經驗出發,描寫主人翁身處遙遠外島,在熱帶叢林中男性世界裡的奇想、慾望、與殘暴,並藉由多線劇本探討所謂的「男人」,如何透過迷彩服與殺人工具步步操演成為社會真實。
《BODO》為一結合現地製作、互動科技與多頻道聲音的自動劇場。走進展間的觀眾身處大型現地裝置之中,聆聽每個角落不同的聲音地景,與環繞的多頻道聲音所描述之敘事。在此以偵測器與控制系統所構成的互動環境之中,觀眾所行走之路線、與路徑上的選擇都將影響故事之進行,在其中,觀眾不僅是被動觀看者,也猶如一場「角色扮演遊戲」中的參與者。
《BODO》
|展期:2023/03/11 – 2023/06/04
|時間:週二至週日 09:30 – 17:30,週六09:30 – 20:30(週一休館)
|地點:台北市立美術館E、F展覽室
|票價:普通票30元,優待、團體市民票15元,團體票21元
展覽官網
台北展覽 – 關渡美術館《斷頭鬼之夢》
| 官方展訊介紹:
《斷頭河計畫》(The Beheaded Stream Art Project)自2017年至今,持續通過各種形式的論述生產型態,關注「計劃型創作」(project-based art)中創作與研究實踐之間的關係。該計畫一方面以北台灣淺山地帶的原漢人群交界帶及地域社群作為連結、調查與文化實踐的場域,以影像、製圖與通靈等方式,關注不同歷史記憶及宇宙觀底下的非人之物;另一方面,則以學術場域的論述生產與研究發表機制作為田野地,以期刊、講述與研討會等形式,探索當代藝術計畫與學術領域的交匯之處,進行差異學科之間彼此如何扣連的想像與思辨。
本次展出呈現此計畫切入研究與知識生產的路徑。一方面以族群衝突歷史中因「獵首」而生的無頭鬼魅為引,使「靈」(ghosts)這一非思之物貫穿創作者的系列創/研實踐。試圖回應及反思「藝術研究」(artistic research)的在地現實知識經濟條件,在實踐上如何介入學術對於不可知的界限,並於其中偷渡關於超自然的事物,質疑論述形塑過程中的規範問題。
另一方面,從知識具有遷徙及橫貫性的角度——將淺山現地、研究領域與文本空間、展演場所——在「創作觀念的知識索引」與「推進論述的實作」相互為倚的關係基礎上,導向各種知識形式與藝術實踐之間可持續性的發展。(完整展覽介紹詳見官網)
《斷頭鬼之夢-梁廷毓個展》
|展期:2023/03/31 – 2023/07/02
|時間:10:00 – 17:00(週一休館)
|地點:關渡美術館二、三樓展覽廳
|票價:免票觀展
展覽官網
台北展覽 – 忠泰美術館《亻─ 生而為人》
| 官方展訊介紹:
人類應當反思現實。當我們剝除進步的假象,我們究竟是什麼?或者說,我們必須變成什麼,才能成為真正的人類? ——安東尼.葛姆雷(Antony Gormley)
在這個數位運算已逐步取代人腦、科技已然取代勞力的時代裡,此生註定終究一死,擁抱無可避免逐漸衰敗的肉身,生而為人,我們何以為人?何以自處? 德國哲學家海德格(Martin Heidegger)在著作《存有與時間》中探詢人類生存的本質及境況,以「此在」(Dasein),意指為「人的存有」。Dasein其直譯意思為「存有在這裡」,更是人感應到自身與周遭的萬物連結的存在,那意識存在的主體。
本展展題「亻」,以中文部首象徵,藉由際遇組合人所擁有的各種可能,同時以人的存有(Dasein),象徵「人」此時此地在世界中的存有狀態。本展試圖展開關於「人」存在於世界的多層思考與哲學辯證,集結11組國內外藝術家的創作,分別從「身體政治與禁錮」、「內在對話」、「群我關係的構築」、「不存在的存在」四個子題切入,重新詮釋思考「生而為人」的意義。
《亻─ 生而為人》
|展期:2023-04-22 – 2023-07-30
|時間:週二至週日10:00-18:00(週一休館)
|地點:忠泰美術館(臺北市大安區市民大道三段178號)
|票價:全票100元、優待票80元(學生、65歲以上長者、10人以上團體);身心障礙者與其陪同者一名、12歲以下兒童免票(優待票及免票須出示相關證件)
展覽官網
高雄展覽 – 高雄市立美術館《盪-吳瑪悧個展》
| 官方展訊介紹:
從2020年開始,策展團隊便與高雄市立美術館共同策劃《盪-吳瑪悧個展》,歷經三年的細緻研究,團隊試圖從本次展覽中回應她與時俱進地自我養成及獨特的美學態度,不僅深入吳瑪悧個人多線的發展軌跡外,同時亦從她身處的時代以及所介入的機制來探討其中的影響力。
展覽的三個主要關注:
一、前衛異果-知識體系的解構:
受西方前衛思潮的訓練和啟發,在引進歐美藝術理論時,也回應台灣政治社會的變遷。以觀念藝術為基底的創作,隨著認識論的轉變,在創作方法上也對藝術系統進行反思,而逐漸從藝術家以自我為中心,跨入到公領域。
二、超級瑪莉-從體制的對立批判到催化互融:
在抵抗與衝撞威/父權的年代,吳瑪悧跟隨著台灣婦女運動走過20多個年頭,她帶入「陰性思維」:包容、互為主體、合作、時間性與感受性的覺知,轉變為藝術介入社會的養分,逐漸形構出台灣「與社會交往的藝術」樣貌。
三、資本主義廢墟中永續家園-生態與環境的合作網路/菌絲系統:
多年來作品中觸及的環境或生態議題,都是對於人何以「安居」的提問,而現在更關注被全球化資本主義影響下的破碎環境生態、社會關係以及藝術的新角色來反思,包括國族間、文化、甚至物種間如何共生共榮。
值得一提的部分是,《盪》這次的展覽結合許多社會參與式藝術,包括:〈告訴我,你的夢想是什麼?〉、〈給下一輪太平盛世的備忘錄〉、〈重建一立方公分土地需要100年〉、〈盪2023〉、〈什麼叫味道—食物與遷徙的故事〉等。其中以民眾為核心的藝術發展,更是實踐了創作者闡述的「後博物館時代」,而這樣的「社會交往」也同時將展覽及整個呈現過程轉化為「液態美術館」的概念,創造出一種菌絲化的社會網絡。
此外整個展場的構成,在知識的、心靈的、精神的感受性外,更意圖敏銳化觀眾不同的身體覺知,嗅覺的、聽覺的、味覺的、肢體覺的。在展場遊移中,隨著視覺的轉換:平視的、仰望的、上下擺盪的、坐立書寫的、拾階而上而下的、俯瞰的…,視角轉換,感知世界也將隨之變幻。
《盪-吳瑪悧個展》
|展期:2023/03/11 – 2023/07/02
|時間:週二至週日,上午09:30至下午5:30 (週一、除夕休館)
|地點:高雄市立美術館
|票價:全票90元,優惠票45元
展覽官網
台北展覽 – 北師美術館《無法離開的人》
| 官方展訊介紹:
北師美術館延續過往對臺灣歷史與藝術的高度關注,將於2023年5月6日至7月2日推出「無法離開的人」展覽,從陳芯宜導演《無法離開的人》VR作品出發,打造以VR沉浸式體驗為核心的跨界展覽。為擴延VR作品的體感經驗,美術館量身訂做特殊的觀影空間,邀請學者林傳凱規劃歷史文獻區,亦和藝術家王榆鈞、李佳泓、周書毅、海筆子大樂隊合作,藉由聲音、音樂、版畫、肢體、讀劇等多重形式轉化受難者的生命經驗與創傷書寫,並首次公開導演VR製作幕後細節,挑戰美術館以實體空間展呈虛擬實境的可能性。
《無法離開的人》
|展期:2023/05/07 – 2023/07/02
|時間:週二至週日10:00-18:00,週一休館
|地點:MoNTUE北師美術館
|票價:VR放映採募資預購劃位售票,其餘展區開放免費參觀。
募資預購售票頁
花蓮展覽 – 好地下藝術空間《沒有畫的繪本展》
| 官方展訊介紹:
繪本,是我們生活中最親民價廉的藝術品,它不單純是輕薄短小的載體,也是藝術家呈現自我的另一個形式。提到繪本,多數人腦中浮現出的是各種不同風格的「圖畫」,而照片形式的繪本,通常讓人聯想到幼兒的寫實圖鑑。當然,攝影師與繪本創作者不願受制於如實的圖像傳遞,他們為攝影繪本賦予了故事性、藝術性及文學性。本次展覽書籍年齡層低自零歲的幼兒起,高則無上限;內容涵蓋紀實、童話、幻想、科學、哲學、詩,絕對超乎你的想像。
本次展出的繪本按照拍攝的主體可分為五大主題:
1.高藝術性的攝影繪本:攝影集及攝影繪本最大的差異在於,繪本的敘事性及頁面之間的關連,而這類作品遊走於攝影集與繪本之間。有的主題明確,有的卻讓人摸不著頭緒。你是否能不藉由文字,感受到作者意圖傳達的訊息?有些書名則讓人摸不著頭緒。
2.人像及人體攝影繪本:拍攝的人像從牙牙學語的嬰兒至行將就木的老人,有的是紀錄一個事件的始末,或者保留一段過往的時光,甚至是聚焦在人體的一部份,手、臉、腳。而這些照片搭配的文本類型不拘一格,不僅豐富了作品的可能性,也開拓了繪本的極限。
3.物件攝影繪本: 在藝術領域中,靜物、雕塑或以物件為創作主題的作品並不罕見,但是在繪本中,物件當作主角時往往需要擬人化,才能進行敘事。而在攝影繪本中,攝影這個手法為作品在擬人化之外,挪出了更多彈性及可發揮的空間。
4.自然攝影繪本:自然界的攝影繪本,也是一般人最容易想像的一種類別。藉由真實的照片,讓兒童認識生物與山川大地。正因如此,要做出讓而耳目一新且有趣的自然攝影繪本,可不是把照片加上圖說那麼簡單。
5.攝影與混和媒材繪本:繪本天生就是一個多媒材聚合體,一本繪本中也不限於同一種媒材或表現方式。而攝影與混和媒材繪本則是將這種可能性發揮至極限。不論是先攝影再後製,或是同時進行,這類繪本永遠都能給我們帶來無法預料的驚喜。
《沒有畫的繪本展 - 浮光影藏七》
|展期:2023/03/26 – 2023/05/01
|時間:每周五、六、日、一 12:00-20:00
|地點:好地下藝術空間(花蓮市節約街37號B1)
|票價:免票參觀
FB活動頁面
台北展覽 – 松山文創園區《Ciao Ciao 瞧瞧-義大利童書展》
| 官方展訊介紹:
義大利童書以其獨特的插畫和文學風格聞名,不僅在國內廣受歡迎,在世界各地都有許多愛好者。本次挑選35本來自義大利波隆那童書展的無字繪本,敘事內容多元、畫風各具特色,有經典改編的故事,也有新生代創作的作品。這些書籍共同的特點即是透過視覺元素來傳達故事和情感,用最少或沒有任何文字的圖像來敘事,充滿了詩意和幽默感,並且展示出兒童世界的多種面向。
本次展覽希望以繪本跨越不同文化和語言的藩籬,透過個人化的創作風格及視覺上的創意表達,鼓勵各位讀者打開視野,嘗試去理解或想像故事情節。孩子們也可以學著在書中的各種情境裡,推展出屬於自己的故事,或進入書裡,一起來~瞧瞧~這些精彩之作。
《Ciao Ciao 瞧瞧-義大利童書展》
|展期:2023/03/23 – 2023/06/11
|時間:10:00 – 18:00(週一休館)
|地點:松山文創園區-製菸工廠 西向 不只是圖書館 Not Just Library
|票價:50元/40元(10人以上團體票)
展覽官網
台北展覽 – 采泥藝術《真像的真相》
| 官方展訊介紹:
楊北辰的具象雕塑設定了一個「元文本」,即將那些代表著西方文化與知識觀念的古籍看作創作的起點。作為信息的承載物,古籍在文化史上佔據著重要地位。它既是文化與知識的象徵,也在構建一個與歷史、思想、認知觀念有密切聯繫的上下文。時間成為作品觀念生效的一個重要來源。
對於楊北辰來說,時間的觀念化實質包含著兩個維度:一個是物理意義上的時間,即在簡單的規則下的不斷重復,一遍又一遍的打磨和上色所對時間的消耗。另一個維度是在人與物、手與心、勞作與身體性中體驗到的時間。而後者是一種觀念化的、抑或是可以哲學化的時間。在圖像化、數位化的時代,楊北辰堅定的捍衛著雕塑藝術的手工性、物質性與視覺性。
日復一日的勞作、手工性的不斷重復,楊北辰對創作方法的設定,目的在於賦予「再現」或「具象」以新的意義,那就是一種回應著數位時代的審美經驗—「超真實」。
《真像的真相-古籍全系列精選展》
|展期:2023/03/11 – 2023/04/23
|時間:10:30 – 19:00(週一休館)
|地點:采泥藝術(台北市大直敬業一路128巷48號1樓)
|票價:免票餐觀
展覽官網
台北展覽 – 台北國際藝術村《壞坏》
| 官方展訊介紹:
踩在泥濘的土壤上,意外發現土的可塑性,這可能就是人類使用土的起點。陶土製作的過程中,有許多動態產生,經過手去進行堆疊、擠壓、塑形,製造出器物、雕塑等等,所有的動態都會持續影響著陶瓷成形的樣貌,並透過高溫的燒製產生出陶瓷化的結果。
何謂壞掉的作品?土會呈現出每位創作者不同時期的狀態,即便創作者如何測試及規劃,壞卻在所難免,而所謂陶瓷的迷人之處就在於其不可預期的特性,意外,就是它最具獨特性的地方。
因為壞所以愛。壞坏,透過可見「壞」的樣態,去顯現這些不可見的經驗與知識,與此同時,當這些原先被隱沒的壞坏成為展覽主體,壞的過程便能在這個滿滿的大平台上產生交流,共創美好的未來(坏坏坏)。
《壞坏》
|展期:2023/04/08 – 2023/05/14
|時間:週二至週日 11:00-18:00
|地點:台北國際藝術村
|票價:免票參觀
台北展覽 – 奇想會Whimsy Works Gallery《WORKS #02》
| 官方展訊介紹:
以抽象立體雕塑的陶器,作為主要創作的高橋美衣,最初在大學時期即在工藝學科學習手工製作家具與餐具,從那時開啟他對藝術的興趣,並開始製作如今展覽中的立體雕塑。觀察高橋美衣的作品,可以看到表面有著磨砂且粗糙的質感,同時也有著鮮豔的色彩,以及不對稱的形體樣貌。
而關於用色方面,高橋美衣提到:「顏色方面,我會特別選擇與展示空間契合的用色,並會考慮到形體所暗示的意象。」而所謂形體的意象,所指的是當作品形狀像花朵時,高橋美衣習慣選擇不常見的顏色,刻意的避免觀者直接聯想到花朵,為的是讓作品更具抽象與難以捉摸的特質。
對於高橋美衣來說,創作過程裡最觸動他的部分,也正是為陶器增添漸層色的時刻,他是這麼說的:「在讓作品產生顏色的時刻,往往會有一種超乎想像的美麗與有趣,這讓我深深體會到色彩組合的豐富多樣性。」
此外,比起顏色,其實高橋美衣更在意形體的輪廓,他在創作時所挑選的用色,其實都是為了能更傳神的表現作品的形狀與外觀,而這些陶器誕生的背後,全是來自高橋美衣對於世界的感知與即興。
「當選擇顏色時,我會考慮視覺效果,例如顏色的相容性,但在建造形體時,我盡量不去想太多,重要的是感覺與即興性」——高橋美衣
高橋美衣 個展《WORKS #02 》
|展期:2023/04/07 – 2023/04/23
|時間:13:00 至 20:00(週二公休
|地點:奇想會 Whimsy Works Ga llery (台北市大安區安和路一段21巷7號)
|票價:入場費為低消飲品一杯
展覽官網
台北展覽 – 靠邊走藝術空間《漫漫林間》
| 官方展訊介紹:
沿著天然的蜿蜒羊腸小徑和茂密的芒花海,經過林間的瀑布和危險的大崩壁,從闊葉林轉變成針葉林,欣賞黃昏的箭竹草原和清晨的霧氣繚繞。透過漫步感受細微的林相變化和豐富的氣味,那是原始而沉靜、舒適而療癒的,是放下一切日常後,喚醒我們與大自然的連結。不管是從自己的家山出發或是遠行到高山,我們可以輕易看到山林萬千的姿態,攀上奇萊南華的無邊曠野、登玉山的氣勢磅礡、松羅湖的如夢似幻和抹茶山的暖心可愛等地都值得我們體驗。
從小家裡務農,一到寒暑假就會居住在梨山。因此,森林對我來說就像家一樣親切,大自然也是我一直持續的重要創作元素。尤其是近年來因疫情導致生活狀態的改變,時間、空間都受到限制的我們,大自然更成為我的舒適圈,從中遊走並反思出更多靈感來源。台灣面積雖小,但橫跨了亞熱帶與熱帶,地勢起伏,高山林立,垂直高差接近4000公尺擁有多樣化的林相。
本次創作以森林為概念,將樹擬人化為「巡山者」的角色,用釉料構造出森林的萬化及生活的體驗。平面繪畫則用故事的方式抒寫,分享自身的內心世界與現況。最後,誠摯地邀請各位朋友一起走入展場,漫漫探索陶藝的溫暖和繪畫的絮語,希望可以在大家心中種下一棵樹,從心得到自癒。也別忘了經常去森林散步,找到屬於自己的家樹。
《漫漫林間 浮游人個展》
|展期:2023/03/25 – 2023/04/16
|時間:週二-週五:14:00-21:00,週六:13:00-21:00,週日:13:00-20:00(週一公休)
|地點:靠邊走藝術空間(台北市萬華區西寧南路72-1號4F)
|票價:免票參觀
FB活動頁面
🔍 3月選展合輯
天氣漸暖迎來春天,百花盛開的 3 月,看到了許多有趣的創作展以及以「春」為題的展覽,春天的季節交替、春之歌、春天的耳邊細語等,來看看不同創作下的春季吧!這次除了創作類型的選展外,也另選了一些房客推薦以及有趣的展覽,3月找到你喜歡的展覽去看看吧!
台南展覽 – 陸角銀《Bloom And Fly:八館ななこ創作個展》
| 官方展訊介紹:
《Bloom And Fly》是YASHIRO Nanaco首次來台舉辦的個展,以「綻放」與「飛翔」的概念來傳達從日本飛越海洋來到台灣的意象,八館ななこ的作品以壓倒性的華麗感和嫻熟的色彩表現,呈現出夢境般華美的世界觀。作者以候鳥和蝴蝶為展覽主題的發想,同時也希望傳達從日本飛越海洋來到台灣的意象,將本次展覽命名為《Bloom And Fly》,本次的展品大多是為了台灣的首展所全新繪製的新作,歡迎來到陸角銀Sixpence Gallery欣賞原畫才看得到的筆觸與質感的魅力。
《Bloom And Fly:八館ななこ創作個展》
|展期:2023/03/04 – 2023/04/09
|時間:週三至週日 13:00~21:00
|地點:陸角銀Sixpence Gallery(台南市中西區大德街83號2F)
|票價:免票參觀
展覽官網
台北展覽 – 一嶼《春之際- 木與陶類群展》
| 官方展訊介紹:
春之際,以「際」中,含前後交會之時, 與邊際亦或無涯的題旨, 探索七位創作者與媒材遞進出的層次細節, 匯集在島嶼之上,落下泥水漿土。似春天的枝枒晚生,待至齊放;也似山川大地, 蓄養嫩草的逐步青翠。
在陶土爐燒釉料,流轉更迭的氣候裡,也有木頭內斂的起伏波紋。創作者將呈現如土地孕育生命般,廣袤其心意滋長的作品,在春天隱含著萬物重啟甦醒的意念下,如未來待放的花火,散落在春暖花開之際。
《春之際- 木與陶類群展》
|展期:2023/03/04 – 2023/04/02
|時間:週三至週日 12:00 – 19:00
|地點:一 嶼 ISland(台北市大安區青田街 6 巷 10 號)
|票價:免票參觀
展覽官網
台北展覽 – 回到大地 – 春之歌《cafe BOMBOM》
| 官方展訊介紹:
2023年第二場展覽,我們邀請了來自香港的 dodolulu ,用她輕輕淡淡色澤來替春天揭開序幕。dodolulu 即將在展覽透過作品來分享疫情期間的心境改變,現場有珍貴的原畫展出外也會帶來精彩的畫冊作品與經典商品。展覽主要描述疫症三年中我面對這種入侵內心的掙扎,以及迎來即將復常內心的盼望。創作目的在於抒情,遊走在畫面建構和顏色關係之間。
|作者簡介| Dodolulu
dodolulu,香港插畫師,被生活點滴啟發而創作,畫生活的喜與悲。曾接受本地及海外媒體的個人專訪,包括 Metro Pop, HK01, RTHK, NeoCha (中國), dpi設計插畫誌(台灣)和China Underground (意大利)等。作品曾於法國藝術沙龍、香港文化博物館及上海寶龍美術館展出。2016年創立了同名品牌,以插畫紙品為基本,漸漸衍生出不同的生活單品,dodolulu希望把自己畫畫過程尋找的那種美好,透過物件與人分享。合作品牌包括誠品書店、Pandora、Kiehl’s、Dalloyau及Pinkoi 等。
《回到大地 – 春之歌》
|展期:2023/03/03 – 2023/04/04
|時間:11:30 – 19:30
|地點:cafe BOMBOM(台北市延壽街386號一樓)
|票價:免票參觀
展覽 FB 活動頁
台北展覽 – san galerie《鹵貓 – 春天在耳邊的輕聲細語》
| 官方展訊介紹:
鹵貓Oamul曾為2018台北插畫藝術節擔任評審的鹵貓,不僅跨界為聯合國郵局設計《Education First》主題郵票,更參與Louis Vuitton、Chanel、Apple、Lamer等各大國際知名品牌合作,前年和去年也於廈門寶龍藝術中心和深圳光明文化藝術中心美術館,舉辦「我和我」個人畫展,為期將近三個月和展出超過100件代表作品。
透過自身到處旅行和生活中大自然緊密的連結,在創作上保有筆觸的純粹與豐富情感,因此無論是街道上變幻的四季,工作室一角的植物光景,都能在他的畫筆下感受到他對大地生命的熱情。
展覽現場也邀請到台灣植物風格師 Yuty為 san galerie 展覽空間點綴及開設專屬 workshop,兩人對自然花卉皆有著不可言語的情懷,在自由的世界裡梳理環境、植物和自我的關係,藉 由Yuty為鹵貓Oamul展覽所揀選的花草,帶領大家感受畫中一景一物。
《鹵貓 – 春天在耳邊的輕聲細語》
|展期:2023/03/03 – 2023/03/31
|時間:13 : 00 – 18 : 00(展期詳細開放日,需依 IG 精選限時動態「開放日」為準)
|地點:san galerie (台北市大安區潮州街139號)
|票價:100元,可抵周邊消費
展覽FB活動頁
台北展覽 – 奇想會 Whimsy Works Gallery《內緒の話》
| 官方展訊介紹:
奇想會 Whimsy Works Gallery全新展覽《內緒の話》與日本藝術經紀單位「STA Artist」合作,一同帶來日本藝術家「細川成美」的首次在台個展。細川成美透過日系油彩畫風呈現出各種女孩的人像之美,並結合歌德式異國元素,散發屬於細川成美的獨特美感。
《內緒の話》
|展期:2023/03/03 – 2023/03/19
|時間:13:00至20:00(週二公休)
|地點:奇想會 Whimsy Works Gallery(台北市大安區安和路一段21巷7號)
|票價:入場費為低消飲品一杯
展覽FB活動頁面
台北展覽 – 寶藏巖國際藝術村《「天選之人」— 2023寶藏巖光節》
| 官方展訊介紹:
被時光幾番摩娑的寶藏巖聚落,彷彿「劇場」般坐落於高密度人口聚集地,具有座標般的偉岸山體,卻因其封閉的特性,散發著非常世的未知與神秘,蓊鬱的綠是一抹難以忽視的邀請。劇場般的寶藏巖,千階萬轉、迷花倚石,在每一個狹縫彷彿都埋藏著等待開採的故事。人們一旦願意依循心中的好奇,走進劇場,深入聚落,便有機會參與故事創作;那是一座連結真實人生,卻又充滿夢想、冒險與英雄寄託的舞台。
文本已經備好,旅程即將展開!2023寶藏巖光節「天選之人」,以逆命般的微笑姿態,搭配經久不敗的編劇公式「英雄旅程」12階段,鋪展成為一條直探秘境的甬道。12位各領風騷的藝術家,接受冒險的召喚,對應英雄歷程中的12個階段,在寶藏巖的12個展演空間,依據12組關鍵字及劇情,以接龍的邏輯,佐以靈性的暗合與未知的呼喚,共同發展/聯想一個動人的故事。
本展嘗試以表演藝術製作中「單一目的,多人協作」的工作模式,統合、黏著、挑戰視覺藝術家擅長的「單一命題,各自表述」之藝術美學,彼此碰撞,共同搬演一齣有別於過去利用表演者推動劇情發展的戲碼,提供一種具有「起、承、轉、合」線性觀賞方式,號召觀眾擔任各式英雄,在寶藏巖踏上挑戰自我的旅途。
《「天選之人」— 2023寶藏巖光節》
|展期:2023/03/25 – 2023/05/14
|時間:11:00 – 18:00(週一休村)
|地點:寶藏巖國際藝術村
|票價:免票參觀
展覽官網
台北展覽 – 台北當代藝術館《超出建築——田中央+七位藝術家 聯展》
| 官方展訊介紹:
本展展出七位藝術家從各自出發,通過不同路徑、在不同的時空脈絡中,與田中央建築相遇、協作、甚而碰撞的多種圖景。邀請觀者通過凝視去思考,在當代世界中,何謂建築?建築的目的為何?
我們今天所習用的「建築」,是在日治時期被引進臺灣的,有著殖民現代化的語境。在19世紀下半葉明治維新時,日本翻譯architecture為「建築」;而architecture在西方,是古希臘時期被開始使用,那時認為建築為藝術之首,建築師為諸種技藝者的領導者和整合者。二千年來,這個從製作角度被發明的語詞,幾次地被復興,成為西方建築專業界試圖在其內部維持的神聖認知。而在殖民現代化的語境中,類似的專業及其認知在臺灣被建立起來。
然而,對於非建築專業的尋常人來說,建築是個生活物件;而且就跟許多人生活中的人造物件一樣,這些人造物件不僅具有使用上的物質意義,它們也表達我們,甚至會塑造我們。從象徵的角度來看,生活物件擁有被多種闡釋的可能,同一個生活物件,對於不同的人能傳達不同的意義;反過來説,同一意義對於不同的人們,可以用不ㄌ同的物件以多種方式獲得象徵。
由此看來,沒有中性的建築,人們對建築的理解和認識,並不存在統一性的、單一或唯一的意義。因此,建築並非僅由建築專業界所能定義,architecture代表的是一種專業的神話。(完整展訊詳見官網)
《超出建築——田中央+七位藝術家 聯展》
|展期:2023/02/11 – 2023/04/23
|時間:10:00 – 18:00
|地:台北當代藝術館
|票價:一般票100元,優待票50元,團體票80元
展覽官網
桃園展覽 – 橫山書法藝術館《2023橫山書藝雙年展:法與無法交織的年代─書法作為一種視覺形式》
| 官方展訊介紹:
桃園市立美術館首屆橫山書藝雙年展,於2023年1月20日至4月24日在橫山書法藝術館展出「法與無法交織的年代-書法作為一種視覺形式」,聚焦「書法」於當代藝術中的影響和發展,試圖帶動當代書法藝術後續發展新量能。
書藝館致力於書法藝術發展,透過多元文化觀點積極地參與亞洲乃至全球書法藝術網絡。本展邀請東海大學美術系助理教授吳超然擔任策展人,偕同橫山書法藝術館陳俋佐督導擔任機構策展人,以共同策劃模式,展開對於書藝雙年展各種可能性與想像。透過雙年展以不同角度思考書法藝術,並深度討論、剖析書藝於現當代藝術發展中的定位。
本展邀集多國42名書法家和藝術家,共同呈獻全球當代書藝的多樣面貌,並探究書法藝術的未來與可能。其中包括西方抽象藝術與書法如何互相刺激與借鏡,以及臺灣戰後名家對於書法形式和內容流變中的沉澱和省思。邀集歐洲、臺灣、中國大陸、日本和韓國青壯輩的書藝家,各自用書藝創作對當代世界提出他們的思考及創發,呈現當代書藝多元並行的生猛活力。不僅希望能夠鋪陳一個藝術史的討論脈絡,更希望能夠透過展出不同類型的作品,來豐富眾人對於書法的未來想像。(完整展訊詳見官網)
《2023橫山書藝雙年展:法與無法交織的年代─書法作為一種視覺形式》
|展期:2023/01/20 – 2023/04/24
|時間:週三至週一09:30-17:00
|地點:橫山書法藝術館
|票價:全票100元,優待票50元,團體票60元(全票),團體票30元(優待票)
展覽官網
🔍 2月選展合輯
2月大家都準備好去看燈會了嗎?2月也是各個展覽下檔與換展的時間,這次選展會集中在北部,也會選一些女子有興趣的展覽~中南部有興趣的展覽,大部分之前都分享過了!有興趣的房客可以再回翻之前的選展合輯~ 部分展覽只到2月中,大家可以再留意展期看展囉!
台北展覽 – 台灣燈會《光源台北》
| 官方展訊介紹:
光源台北,是台灣燈會源起台北,是希望之光照亮整座城市,是多元文化豐富這片土地,『台北』本身即是主角,匯聚希望的巨大光球冉冉升空,綻放出溫暖和煦的光芒,當象徵希望與突破的光芒灑落,渲染整座城市並延續這份美好。
台北是一座永不設限、勇於創新、帶給人們希望的城市,循著那道光來到這座閃耀的台北,看見兔子的身影穿梭在整個燈會,跟著他的腳步在展區間追逐乘載希望的燈飾作品、捕捉精彩可期的特色展演,感受作品帶來的奇幻驚喜。台灣燈會為台北帶來不ㄧ樣的火花,因為有希望,所以努力創造;因為不設限,所以光芒四射;因為敢突破,所以台北就是未來!
中央展區|國父紀念館園區內及市府前廣場
光展區|東區商圈
源展區|松山文創園區
未來展區|信義商圈
十二行政燈區|台北市十二個政燈區
《光源台北》
|展期:2023/02/05 – 2023/02/19
|亮燈時間:17:00-22:00
|地點:國父紀念館、台北101、東區商圈、信義商圈,松山文創園區及12行政區
展覽官網
台北展覽 – 台北當代藝術館《流.感- 王仲堃個展》
| 官方展訊介紹:
展名「流.感」有意與時事流感呼應,也有看不見的意義,卻更加深刻地無法忽視它的存在。
過往創作總不那麼直接的反映時事,總有可經過咀嚼消化後在靈感迸發時的即興,但這三年生活型態的轉變,在漸漸習以為常的慣性下,不得不與它展開對話。對話的觀點即創造了許多捕風捉影的機巧機械,再返回物件自身受到外力不定的擺盪著,屬於它自身的姿態。
近年創作,多圍繞在一些微不足道的力量出發,也正是那些孱弱的氣力,重新撐起了一連串的思考。雖然看起來好似不重要,平淡如生活,卻有著一點一滴緩慢變化中的狀態。
隨風起舞的姿態,並以聲音展開對話。(更多詳細展訊詳見官網)
《流.感- 王仲堃個展》
|展期:2023/12/31 – 2023/03/05
|時間:10:00 – 18:00
|地點:台北當代藝術館
|票價:免票入場
展覽官網
台北展覽 – 台北流行音樂中心《想你到月球|張雨生特展 FLY ME TO THE MOON & BACK》
| 官方展訊介紹:
張雨生短暫絢爛的一生創作出許多膾炙人口的作品,其音樂創作風格多變,故有「音樂魔術師」之稱,在第28屆金曲獎獲頒「特別貢獻獎」,被廣泛認為是台灣華語樂壇史上最優秀的歌手之一,更跨越世代,影響了華語樂壇許多不同領域的創作者。
特展主題「想你到月球|FLY ME TO THE MOON & BACK」結合「天天想你」與「帶我去月球」兩首經典歌曲的意念,不但傳唱不休,並擁有時間與空間兩種向度的想像維度。2022年適逢張雨生逝世25週年,展覽藉由一場漫步太空的體驗,跟著太空人張雨生參與一場太空登月計畫。
展場幻化為從地球前往月球的音樂旅程,除了透過田野、訪調與研究,讓觀展民眾除了認識與了解張雨生的個人魅力與音樂成就,也同時回歸流行音樂的創作與聆聽本質,結合五組當代音樂人參與張雨生音樂創作特別企劃,重新詮釋張雨生的音樂,拉近世代距離,再次挖掘「音樂」的本質魅力,挟帶音樂創作的能量,穿越時光,想你到月球。
《想你到月球|張雨生特展 FLY ME TO THE MOON & BACK》
|展期:2022/11/12 – 2023/02/28
|時間:10:00 – 18:00(最晚入場17:30 週一休館)
|地點:臺北流行音樂中心 文化館2樓特展廳(臺北市忠孝東路七段99號)
|票價:350元
展覽官網
台北展覽 – 台北市立美術館《未來身體:超自然雕塑》
| 官方展訊介紹:
「未來身體:超自然雕塑」展探討人類世時代裡人體的未來。生物基因在未來科技發展之下,人類得以對所有生物,如大自然、動物及人類,進行存在性修正。身體在未來將會是什麼型態?我們將會是「誰」或者是「什麼」?而我們又將生活在什麼樣環境之中?
展覽透過超寫實與寫實雕塑作品,針對上述疑問,提出可能的解決答案。這些具有前瞻性的作品不僅應證了數位演進和基因工程在「後人類」和環境上的影響,同時也說明這些混合性創作,是如何日漸模糊自然、科學與文化之間的界線。
創新的科技對於現代雕塑影響甚鉅,藝術家透過3D 列印技術完善製作過程,將雕塑創作界線擴展至機器人和生物合成技術層面,藝術家藉此打開人工製品、生物和科技上擴展新設計的可能性。
本次展覽共分為「混種人」、「後自然」、「藝術家4.0」、「科技 人類 變體」四大主題,分別探討混種生命體、基因轉殖生物、未來人類與機器人、科技對生活的影響等議題。
《未來身體:超自然雕塑》
|展期:2023/02/18 – 2023/06/04
|時間:週二至週日 09:30 – 17:30,週六09:30 – 20:30
|地點:台北市立美術館2樓
|票價:普通票30元,優待、團體市民票15元,團體票21元
展覽官網
台北展覽 – 臺灣博物館本館《水怪-水棲爬行動物化石展》
| 官方展訊介紹:
儘管大航海時代距今已有600多年之久,但現今的航海技術與下潛能力,仍只能窺探到大海的一小部分。究竟水下還有哪些不為人知的生物存在?恐龍稱霸於陸地的時期,曾有過許多龐然大物橫行於遼闊的水中,究竟牠們是何方神聖?歡迎來到《水怪─水棲爬行動物化石展》一探究竟。
本展覽以時光機潛水艇造景意象,引領觀眾穿越時空,回到史前世界尋找遠古水怪,探訪水棲爬行動物家族。從認識「海爬大家族」談起,認識牠們的來歷,接著從「蜥鰭類群」、「海龍類群」、「鱗龍類群」、「魚龍類群」認識多樣形態的水棲爬行動物家族,以及其適應環境的演變,並由「生殖策略」、「趨同演化」和相關研究等單元了解其起源、演化的奧秘。(更多詳細展訊詳見官網)
《水怪-水棲爬行動物化石展》
|展期:2022/06/21 – 2023/05/21
|時間:09:30 – 17:00
|地點:國立臺灣博物館 本館1樓東展廳
|票價:全票 30 元,半票 15 元
展覽官網
台北展覽 – 伊日藝術計畫《王冠蓁 Wang Guan-Jhen:幽靈說 Breathing Ghost》
| 官方展訊介紹:
藝術家王冠蓁自2014年至2022年間的繪畫創作,以2020年為創作的轉折,此前主要以壓克力彩為媒材,之後則開始使用油彩進行創作。除了平面繪畫之外,也有從繪畫發展而來的空間裝置與畫布草圖集,涵蓋多樣的藝術形式。並在描繪人物、景物的型態上,呈顯出獨特的繪畫意識及意涵。
「幽靈說」(Breathing Ghost)一展,雖以「幽靈」為名,但她的繪畫並不是對妖精、鬼魅的描摹,也不是奇異題材、內容的搜羅;而是對藝術家而言,繪畫始終具有一種難以窺見的面貌,甚至是無可言說的複雜感知。
《王冠蓁個展 Wang Guan-Jhen:幽靈說 Breathing Ghost》
|展期:2023/01/27– 2023/02/18
|時間:14:00—19:00
|地點:伊日藝術計畫 YIRI ARTS(台北市內湖區新明路86巷1號)
|票價:免票入場
展覽官網
台北展覽 – 台北國際藝術村《「在陰影之外」-文化平權計畫聯展》
| 官方展訊介紹:
「陰影」產生是為一種物理現象,當光線照射無法穿透的物體後產生黑暗,黑暗雖隱身其後並與光源方向相反,但無法忽視的存在卻也充滿力量。明暗兩端,是否僅限於二元討論,光直進且無差別的供應這個世界,但為何外形輪廓卻因人而異,影子的大小取決於距離,當光源距離物體越遠時,黑暗面越小,當觀者距離未知越近時,是否代表我們更易於覺察隱藏其中的真實,或是更期待忽略。
台北國際藝術村自2021年發起「文化平權徵件計畫」,陸續探索罕見疾病、樂齡長照、外籍移工等「文化近用」相關議題。而本次展覽共有四組藝術家參與,包括簡詩翰、江昱呈、賴冠源與左撇子工場,分別針對審美、障礙、語言及性別這四個面向進行討論。(更多展訊詳見官網)
《「在陰影之外」-文化平權計畫聯展》
|展期:2023/01/07 – 2023/02/19
|時間:11:00-18:00(週一休館)
|地點:台北國際藝術村(臺北市北平東路7號)
|票價:免票入場
展覽官網
台北展覽 – 意識畫廊《『塔羅斯 篇章初見』唐唐 個展》
| 官方展訊介紹:
意識畫廊 2023 年的首次展覽將推出唐唐以機器人型為創作主軸的全新作品,這系列作品從2018年開始出現,不斷在唐唐腦海中演變,別於2016年個展『我們,記憶的想念』,是對過去不曾逝去時光記憶的喚醒,『塔羅斯 篇章初見』是關於未來記憶的設定,希臘神話中金屬巨人的塔羅斯,在一次戰役中流光神族的血而死,未來被有著模擬人類思想的晶片重啟而甦醒,人性漸漸深植塔羅斯體內,於是機器與人再也無法分離。19世紀人工智慧只是科幻小說與神話中的虛構情節,二十世紀機器人也只是電影中的虛擬3D影像,而今我們卻已置身其中,當時作者對未來的想像可說不是想像,而是對未來記憶的擷取。
此次展出作品中,唐唐靈感多來自古典雕刻、動畫以及電影中那些令唐唐深深著迷的元素,他將這種奇異的感受化為實際的形體,呈現如文學、電影與動畫的奇幻感,將「機器」、「人」的意象,透過拆解再重塑成科技與人的形體,其似有若無的情緒轉化,呈現亦古亦今的文明「神話」與「傳說」。
《『塔羅斯 篇章初見』唐唐 個展》
|展期:2023/02/17/ – 2023/03/26
|時間:週三至週日14:00 – 20:00
|地點:Yesart Gallery 意識畫廊(台北市士林區中山北路七段48號)
|票價:免票參觀
展覽官網
🔍 1月選展合輯
1月選了各類型的展覽,文學展、互動展、當代展與美術展覽等,讓不同看展偏好的房客們,都可以找到喜歡的展覽!也可以在年前安排去看展哦!
台南展覽 – 國立台灣文學館《成為人以外的-台灣動物文學特展》
| 官方展訊介紹:
如果可以選擇,成為人以外的,你想成為哪一種動物? 是擁有深藍色翅膀的飛魚,是低調但孔武有力的黑熊,還是從鄉間田土倏然起飛的白翎鷥?每一種動物都有屬於牠們的生命故事,這些由人類挺身代言的文學篇章,你可能從未聞見,更可能讓你驚心動魄。
你是否願意靜下心來,聆聽牠們的神秘之心?或是單純好奇,動物與人類最後是不是像童話故事裡說的那樣,從此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動物,在人類文學作品裡,從未缺席。蘊含各式動物圖騰形象、生活寫照、互動情感,甚至擬人化的動物文學,都映照出人與「人以外的」,各種糾結及關照。
本展將透過神話、詩歌、小說、散文、童話等動物文學,以大型情境藝術裝置、動態捕捉互動技術,期待成為人類向動物學習謙卑的起點,讓我們想著,如何為了人以外的,成為更好的自己。
《成為人以外的—臺灣動物文學特展》
|展期:2022/06/08 – 2023/01/29
|時間:週二至週日9:00 – 18:00
|地點:國立台灣文學館
|票價:免票入場
展覽官網
台中展覽 –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科畫博物》
| 官方展訊介紹:
「刻畫入微」常用來形容文章或繪畫的描摹深入生動,而早期的科學繪圖原創作,正式以木塊雕刻製版、印刷,以做為科普傳播的重要視覺元素與媒介。這次以科學繪圖為主題的「科畫博物」特展,正式取「刻」畫與「科」畫諧音,展現其雙重意涵。
特展跨越時間與空間維度,展示了17世紀以來博物學古典圖繪,科博館30多年來在各學域的科學繪圖應用,即當代繪師創作等多樣豐富的作品,藉由上百幅繪圖,呈現科學繪圖的重要性與應用的廣泛、多元。特展也從第三特展室,擴展串聯科學繪圖掩飾櫥窗、陽光過道,邀請觀眾一同領「繪」科學之美。
《科畫博物》
|展期:2023/01/19 – 2023/12/03
|時間:週二至週日 9:00 – 17:00
|地點: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票價:一般展示場100元,太空劇場100元,立體劇場70元
展覽官網
台北展覽 – 台北當代藝術館《主題樂園幻想工程挑戰賽》
| 官方展訊介紹:
1955年,華特迪士尼(Walt Disney)創建了第一座現代化主題樂園──迪士尼樂園。所謂主題樂園,就是園中從空間安排、場景轉換、動線規劃、視聽影音至角色活動都集中表現一個或幾個特定的主題故事。這種風格化的情境塑造,來自於有功能目的的跨媒介空間敘事,統合地提供一個沉浸式的幻境給每位來訪的遊園客,像一層平行的膜覆蓋於真實空間之上,改造了幻境與真實空間之間的種種關係連結與意義指涉。
主題樂園的範本模式,在全球複製文化的推波助瀾、數位媒介的沉浸式體驗與娛樂勞動的發展下,有了往各個領域滲透且日益增長擴大的各式複製版本。它常是一個高度商業化且具高度控制性的空間,能不斷地自我繁殖且廣受市民所喜愛。有主題式的餐廳、飯店及購物中心,也可在歷史遺跡保存、美術館及博物館等空間中見到。主題樂園在情境塑造動作之中,含括著設定的劇本,及遊園者被預期的遊歷經驗及各種預設動作。(詳細展訊詳見官網)
《主題樂園幻想工程挑戰賽》
|展期:2022/11/05 – 2023/01/29
|時間:週二至週日10:00 – 18:00
|地點:台北當代藝術館
|票價:一般票100元,優待票50元,團體票80元
展覽官網
高雄展覽 – 高雄市立美術館《minä perhonen/皆川明 つづく》
| 官方展訊介紹:
「minä perhonen」為日本設計師皆川明所創立的品牌,「至少延續百年」是皆川明創立品牌的初衷。此次展覽以「TSUZUKU(日語:つづく)」作為命題,也有著「延續」之意,除代表品牌在時間軸的延續性,更令人聯想到連續、攜手、循環等人事物所共同產生的連結。不盲目追逐流行的minä perhonen,透過設計與喜悅的串連,在日本引領起「特別的日常服」潮流,其貼近人們生活及溫度的品牌理念,更是獲得世界各地的喜愛與好評。
皆川明是日本當代設計大師關鍵人物之一,在國際時尚設計界更有獨樹一格的特別地位。他在1995年成立了自己的品牌「minä」,正是現在minä perhonen的前身,懷抱著「打造至少延續百年的品牌」的想法,希望即使創始設計師不在,品牌也能永續發展;此外「minä」一詞在芬蘭語中代表「我」,而「perhonen」則有著「蝴蝶」之意,品牌服飾中使用許多豐富多元的花紋布料,就像蝴蝶翅膀多變的紋路一般美不勝收。
在日本頗受歡迎的《minä perhonen/皆川明 つづく》展覽,除了是2019東京都現代美術館重新開館的首展外,也在兵庫縣立美術館、福岡市美術館及青森縣立美術館巡迴展出,預計將在今年10月首度移展海外台灣,為高雄帶來《つづく》展的精彩內容。
為求完美呈現,本展同時也邀請日本知名平面設計師葛西薰(Kaoru Kasai)擔任主視覺設計,建築師田根剛(Tsuyoshi Tane)依據高美館場域規劃8大主題空間,完整展現「minä perhonen」發展至今的脈絡。展覽內容除展示品牌的經典布料、時裝、家飾等設計模型,更有設計師的插畫手稿、設計原稿、錄像以及文獻檔案等展品,讓台灣觀眾能從中一探設計大師皆川明及「minä perhonen」團隊的創作精髓。
《minä perhonen/皆川明 つづく》
|展期:2022/10/22 – 2023/02/19
|時間:週二至週日9:30 – 17:30(週一休館)
|地點:高雄市立美術館 104、105展覽室
|票價:早鳥票199元,一般全票280元,優惠票200元,愛心票140元
展覽官網
高雄展覽 – 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潛行探索臺灣-水下文化資產特展》
| 官方展訊介紹:
本次展覽結合水下考古與陸域遺跡,將各時代航路與留下的多元遺產呈現在觀眾面前,讓觀眾從歷史脈絡認識水下文化資產,並融入海洋教育及海洋文化、大航海時代海洋歷史、在地海洋人文特色等內容,以呈現出不同風貌的全新展覽,認識水下文資原來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展覽運用多媒體展示科技,搭配手機通訊軟體提供一套實境解謎遊戲,輔助展覽內容,讓民眾的參觀經驗更加豐富多樣。展覽共分為「水下時空隧道」、「認識水下文化資產」、「臺灣海洋考古之旅」、「東西洋交會下的臺灣風貌」與「永續與推廣」等五大展區,向觀眾傳遞水下文化資產的重要性,喚起國人一起守護臺灣的水下文化資產。
《潛行探索臺灣-水下文化資產特展》
|展期:2023/01/13 – 2023/04/05
|時間:週二至週日9:00 – 17:00(週一、除夕及大年初一休館)
|地點: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
|票價:全票30元,優惠票15元
展覽官網
台北展覽 – 世界宗教博物館《生死晝夜》
| 官方展訊介紹:
生命是永恆的,愛是不朽的。而死亡,則不過如同黑暗與白晝的一個分界線罷了。——肯內斯.克拉瑪 《宗教的死亡藝術》人一方面在宗教的生死觀實踐意義;另一方面又以理性逐步將死亡隔絕在生活之外,並以科技,追求不再有死亡的理想世界。但我們也必須回問,死亡是生命的苦痛?還是展開意義人生的必要?
在這個疫情與戰爭改變許多人生命的時刻,我們不妨跟隨前人的腳步行進,透過一場未知的旅程,去想像死後世界的種種可能,如果生命的結束是另一場探索旅程的開始,那麼迎接我們的會是什麼?「生死晝夜」特展正是一趟關於生命的體驗之旅,我們誠摯邀請觀眾一同在知識與體驗的沈浸中想像生與死,這不僅是一趟穿越死亡的旅途,更是在此刻的陰霾中面向新生的契機。
《生死晝夜》
|展期:2022/06/21 – 2023/02/05
|時間:週二至週日10:00 – 17:00
|地點:世界宗教博物館 6樓特展區
|票價:全票300元
展覽官網
台中展覽 – 國立臺灣美術館《畫筆下的真實—李梅樹120歲藝術紀念展》
| 官方展訊介紹:
終其一生藝術踐履始終秉持一貫的信念與執著,堅持以寫實主義的風格關注描繪臺灣土地、人民的李梅樹(1902-1983),出生於三峽(舊稱三角湧,1920年改為現名),1910年進入三角湧公學校接受西式教育,1918年考入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師範部就讀,1928年赴日求學,翌年進入日本東京美術學校(現東京藝術大學美術學部)西洋畫科,師事長原孝太郎、小林萬吾、岡田三郎助等外光派畫家,奠定其後寫實風格的深厚根基。
李梅樹自1927年第一回「臺灣美術展覽會」(簡稱臺展)入選後,即積極參與臺灣與日本的官辦展覽,連連入選16回臺展、府展,或獲得「特選」、「總督賞」的殊榮,並於1939年入選日本第三回「新文展」及1940年「紀元二千六百年奉祝美術展覽會」。此外,熱心參與畫會,包括日本的「光風會」及臺灣的「赤島社」與「臺陽美術協會」,戰後並擔任全省美展評審評議委員等,展現對藝術創作與參與美術活動的熱誠。
《畫筆下的真實—李梅樹 120 歲藝術紀念展》
|展期:2022/12/17 – 2023/03/12
|時間:週二至週五09:00 – 17:00,週六、週日09:00 – 18:00
|地點:國立台灣美術館
|票價:免票入場
展覽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