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 2021展覽推薦|8場關於自然、兒童藝術的年度選展

2020最後一場年度選展合輯,以「自然、兒童」為主題,選了8場關於自然與兒藝的展覽,不管是在自然之中看見台灣,或是以兒童的視野來發現世界,這兩種類型的展覽,都能讓你以更純粹的角度感受世界的樣貌,推薦2020年至2021年都可以去現場看展!

01. 鯨驗值-鯨骨解密特展

臺灣得天獨厚的海洋環境,多樣的海洋地形,讓全世界三分之一的鯨豚物種出沒於此,也讓臺灣與鯨豚寫出了一則則的故事。國立臺灣博物館與中華鯨豚協會合作策劃「鯨驗值-鯨骨解密特展」。

展出歷年在臺灣擱淺死亡後,製作、典藏的鯨豚骨骼標本,探討及回應鯨豚與現今社會、生態、環境保育等相關議題,同時藉由關鍵事件的回溯,探尋臺灣鯨豚保育觀念的推動、爭議事件之反思。

展覽從捕鯨時期的鯨骨故事開始,帶領觀眾進入臺灣鯨豚歷史事件,透過鯨骨標本揭露的秘密,認識臺灣鯨豚保育的轉變。除了展出耳熟能詳的藍鯨、抹香鯨與臺灣白海豚的骨骼標本外,難得一見的活體朗氏喙鯨影像也將在國內首度公開。

📍點我看詳細的展覽分享

《鯨驗值-鯨骨解密特展》
・展期:2020/09/29 – 2021/03/28
・時間:9 : 30 – 17 : 00
・地點:臺灣博物館本館1樓東展間(臺北市中正區襄陽路2號)
・票價:全票30元,半票15元
展覽官網

02. 繪自然-博物畫裡的臺灣特展

自然觀察的記錄,目前最早可追溯至數萬年前的史前遺跡與遺物,人們能夠在書籍文章中以大量文字描述各種觀察、紀錄和科學分析結果,也無法徹底取代圖像在傳達訊息方面讓人一目瞭然的優勢。這些藉由觀察自然,對動物、植物、化石,乃至地景等進行的繪圖紀錄,也逐漸的發展成兼具學術專業與美感的科學繪圖。

早期的科學繪圖以幫助人們識別、鑑定生物為主。隨著歐洲的文藝復興與大航海時代到來,愈趨精美的繪畫技巧與愈來愈多的新物種,使得科學繪圖加入更多細節表現,包含動物的解剖形態,或是在顯微鏡下才能觀察到的特徵,鉅細靡遺呈現自然的豐富樣貌。

展覽展示科學繪圖在臺灣的發展與演進,及其與臺灣自然史探索研究的關係,從科學繪圖的定義與發展史開始,逐步進入到19世紀以來,博物學家和自然觀察者陸續在臺灣所記錄的自然史,以及當代科學繪圖的發展。透過科學繪圖的呈現,可讓觀眾從博物學者的視野,追隨臺灣未曾間斷的自然探索足跡。

|📍點我看詳細的展覽分享

《繪自然-博物畫裡的臺灣特展》
・展期:2020/01/22 – 2021/05/30
・時間:週二至週日 9:30 – 17:00(週一休館)
・地點:國立臺灣博物館-南門園區紅樓
・票價:全票 20元,半票 10元
展覽官網

03. 繽紛的生命

生物始之於簡,繼之以變,現之於繁,呈之以美。生物卅多億年的演化,將地球打造成亮麗的行星,這裡也是所有過去、現在和未來生物的家。我們沒有另一個行星家園,There is no Planet B。

科博館在2020年世界地球日五十周年推出「繽紛的生命」特展,以豐富的館藏精品和民間藝術創作,搭配臺灣在地或世界性的研究故事與公民科學,呈現生物世界的感性與知性之美。您可以不帶知識包袱地單純欣賞,也可以深入探究箇中奧秘。無論哪種觀展,都希望能讓您感動或受到啟發,繼而為我們繽紛的地球家園付出更多的關懷。

|📍點我看詳細的展覽分享

《繽紛的生命》
・展期:2020/05/20 – 2021/03/21
・時間:週二至週日09:00 – 17:00
・地點: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第四特展室
・票價:一般觀眾100元,團體票70元,未滿6歲兒童及65歲長者50元
展覽官網

04. 發現台灣

「臺博館新世紀常設展首部曲—發現臺灣」是國立臺灣博物館(臺博館)21世紀以來首度推出的全新常設展,同時也是本館預定陸續推出的三場常設展中之「首部曲」。

作為臺博館新世紀常設展的「首部曲」,本展覽將時間回溯至臺博館的源起,也就是一百多年前,當時稱為「臺灣總督府博物館」初創立的20世紀初,臺灣博物學與博物學家擅場的「發現年代」,重新審視那些奠定今日臺博館收藏基礎、形塑臺博館風貌的博物學發現、發現者、與發現傳統。

因此,這不是一部介紹臺灣自然世界的博物學展覽,而是一個回顧臺灣自然世界是如何被近代博物學所「發現」的展覽。故展名為「發現臺灣」。

|📍點我看詳細的展覽分享|

《發現台灣》
展期:2017/11/21 – 2026/11/30
時間:9:30~17:00
地點:台灣博物館三樓東展間及西展間
票價:全票30元,半票15元
展覽官網

05. 臺灣.我的家-兒童探索展

小男孩撿到一顆像石頭一樣硬梆梆的小顆粒,請他幫忙帶一顆迷路的種子回家。小女孩在池塘邊聽到一陣吱吱喳喳的吵雜聲,到底是什麼聚會這麼熱鬧?由於地理與時空因素,臺灣成為一個擁有豐富自然環境及獨特人文風格的地方。

展覽內容從臺灣自然史與人文史的角度切入,分為六大單元:「石頭會說話」、「森林遊樂園」、「候鳥的小島旅行」、「小島的從前從前」、「海島的輪廓」、以及「生生不息」,藉由故事性的敘事、標本文物及互動裝置等多層次的感官展示,引導兒童體驗、思索臺灣自然與人文,加深孩子們對這塊土地的瞭解,也能涵養對多元文化的欣賞與尊重。

《臺灣.我的家-兒童探索展》
・展期:2020/10/11 – 2022/12/31
・時間:週二至週日 9:30 – 17:00(週一休館)
・地點:國立臺灣博物館-本館地下一樓
・票價:全票30元,半票15元
展覽官網

06. 第11號衛星—牠它星球

「2020台北雙年展」策展人意識到永續發展是個迫切的行動,然而人們懷抱各式各樣的想法,對地球的未來似乎沒有共識,因此他們提出「你我不住在同一星球上」概念,將展覽視為激盪想法的大擂台,不僅世界各國藝術家與思想家在此展開辯論,同為地球居民的我們也受邀加入,一起行動。

藏身於地下樓的兒童藝術教育中心,自2014年開幕以來,至今已經邁入第11檔教育計畫。本次教育計畫「第11號衛星—牠它星球」,有如環繞著「2020台北雙年展」的衛星,彼此遙相呼應,歡迎你踏上這個奇幻的星球。

「牠它星球」由吳思嶔、林暐翔、回看工作室以及柏林空間實驗室參與展出,透過對物種的再發現,以自然生態、動物科學知識基礎為經,以感官學習經驗為緯,發展出一系列兼具觀察、遊戲、體驗、創作的互動作品。

觀眾將跟隨著藝術家,挪移以人為中心的慣常視角,看見因為沉默,而容易被人類忽略的動植物生態聚落;透過閱讀牠和它們獨特的生存需求,感受到各種生命樣態存在的重要性,領會所有我們關心或者原本不關心的萬物們如何互相依存,並試著與牠它族群展開互好、平等的往來。

《第11號衛星—牠它星球》
・展期:2020/12/12 – 2021/04/11
・時間:週二至週五、週日09:30 – 17:30,週六09:30 – 20:30(週一休館)
・地點:台北市立美術館 – 兒藝中心(臺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三段181號)
・票價:全票30元,優待票15元
展覽官網

07. 兒童展:蒸汽夢工廠

臺灣蒸汽火車歷經百年輪轉,但小朋友你知道蒸汽火車是怎麼來的嗎?讓我們進入蒸汽火車的世界,探索蒸汽火車的故事,了解動力的演進、火車的重要機械結構、以及蒸氣轉化為動能的過程,也看看有哪些人在蒸汽火車上工作,來一場蒸汽火車的奇幻旅程吧!

《兒童展:蒸汽夢工廠》
・展期:2020/07/07 – 2025/12/31
・時間:週二至週日 9:30 – 17:00(週一休館)
・地點:國立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臺北市大同區延平北路一段2號)
・票價:全票100元,優待票50元
展覽官網

08. 材料「長」這樣,藝術「展」那樣

觀看作品時,曾想過藝術家為何運用信手拈來的周邊物品進行創作嗎?當代生活多元複雜,藝術早已打破傳統媒材的限制。對創作者而言,物質的材質語言往往有無可替代的魅力,其特色有時模糊,卻充滿了想像趣味、個人意義與生命經驗。挖掘藝術家的材質偏好、如何作用,又如何反過來定義藝術家,正是本展「材料『長』這樣,藝術『展』那樣–藝術家的點石成金術」展出目的。

可測度的物質世界,在藝術家手上,成為無法丈量的材質關係。以令人困惑的塑膠為例,點滴輸液管和球池塑膠球,材料差異何其大,藝術家在乎的是,能否傳達意圖,轉換出精神,塑造自我的特性,是聚氯乙烯還是聚乙烯,管它呢!

但當代藝術總是觀念先行,在此概念下,材料屬性對藝術家的作用是為觀念服務,還是有其美學隱喻、社會意涵?觀者或可在參展作品中找到答案。同時,對設計界而言:「材質是設計的靈魂。」邀請時尚設計師以最重要的東西:衣服,詮釋這句話的微妙。

本展融合藝術與設計,希冀呈現多樣且跨界合作的展覽型態。意在通過日常生活中常見材質,重新認識藝術家如何翻譯物料的哲學性,轉化為心靈樣貌過程。事實上,材質的直覺感受所引發的感官記憶,比我們所想的更滲入靈魂的深處。進入展覽,在「材料實驗室」探索材質的紋理,喚醒觸覺感受;面對作品,想想材料是如何解讀與承載藝術的訊息。

《材料「長」這樣,藝術「展」那樣》
‧ 展期:2020/07/11 – 2021/08/29
‧ 時間:週二至週五 9:00 – 16:30、週六、日 9:30 – 17:30(週一休館)
‧ 地點:高雄市立美術館 兒美館 202展覽室
‧ 票價:兒美館免票參觀
展覽官網

|如果你也想了解更多展覽,歡迎來當我的房客|
📍追蹤更多展覽資訊:https://roomlife.cc/IG
📍發現展覽大小事:https://roomlife.cc/FB

看看其他的房間: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