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與陶藝的感悟《小山悟道底》插畫家倪嘉隆的小山獸

上週是靠邊走藝術空間《小山悟道底》展覽展期的最後一天,馬上前去現場觀展,女子第一次認識倪嘉隆(Nio)的作品,是在2019年的桃園插畫展,當時與其他受邀的插畫家一同展出,他的畫作就像是小型插畫風格的浮世繪,構圖及用色都特別吸引我。

後來有一年Nio在松菸也有辦一場小型個展,女子也有特別前去看不同於電繪的手稿作品;而今年不再是以畫作為主,而是登山後所創作的陶藝作品,脫離紙本與平面創作,登山之後,雜揉了對山的情感與體悟,製作了捧在掌心上的陶作「小山獸」。

為什麼會想看這場展覽

來看這場展覽,主要是想看有別於畫作的創作風格,同時也能一窺畫作的轉變,正因為之前對Nio的作品有印象,今年再來看這場展覽時,除了能更新腦內的展覽資料庫,一方面也能感受創作者在創作風格的轉變。

女子也留意到不少插畫家,後來都會去嘗試立體雕塑或陶藝,立體的創作對於插畫家來說,似乎真的有一種難以言喻的魅力,你覺得平面創作變成立體雕塑的魅力是什麼呢?

【你也可以來看看大家怎麼說】:

每一座山都有屬於自己的個性

這次在觀看小山獸的陶作時,會別留意每一座山上的質感,小山獸的大小、材質及感覺都不一樣(厭世的眼神倒是都挺相像的)小山獸上的紋路都不同,有的是密密麻麻的刮痕、有的平滑柔順,甚至有些小山獸身上有像結晶一樣閃爍的質感。

每一座山都有自己的個性,小山獸不是從表情來展現個型,而是山獸表面的質感與紋理,來展現自己的個性。

環繞展場一圈後,我問身邊的朋友也問自己最喜歡哪一座山,在這麼多的山獸之中,總有一座自己喜歡的山,思考許久後還是選了兩座,一座是色澤深沈、自然,與真實山巒相像的小山獸,另一座則是頭上有長角,背後還有長尾巴,表面看似還有一座小湖泊的山,兩座山的感覺完全不一樣。

當我們選了其中一座山的時候,或許也表現了自己的個性(即便兩種個性衝突也是),目前展覽的展期已經結束,若你對這些作品有興趣,你也可以關注創作者喔!

・女子最喜歡的兩座小山獸

・女子最喜歡的兩座小山獸

《::小山悟道底:: 倪嘉隆個展》
・展期:2020/12/19 – 2021/01/10
・時間:13:00 – 21:00
・地點:靠邊走藝術空間(台北市忠孝東路2段68號2樓)
Nio Ni FB

|如果你也想了解更多展覽,歡迎來當我的房客|
📍追蹤更多展覽資訊:https://roomlife.cc/IG
📍發現展覽大小事:https://roomlife.cc/FB

來看看其他的房間: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error: @Room女子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