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市—彼得.庫克個展

台北展覽 山/市—彼得.庫克個展
展覽資訊

|展期:2025/06/21 – 2025/08/10
|時間:週二至週日 10:00 – 18:00(週一休館)
|地點:台北當代藝術館(台北市大同區長安西路39號)
|票價:一般票 100 元,優待票 50 元
🔍 展覽官網

▸ 看更多 2025 展覽推薦合輯

展覽介紹

以設計實驗性建築聞名的英國建築大師彼得.庫克(Sir Peter Cook)在台北當代藝術館帶來「山/市—彼得.庫克個展」,本次展出 2 件現地裝置與 13 件數位版畫作品,以《秘密街道》《共融地景》兩個端點展開,呈現庫克在多次造訪臺灣之後,深入島嶼內部,以一系列混合建築的隱喻,描繪對未來臺灣的想像,展覽自 6 月 21 日至 8 月 10 日於 MoCA Studio 當代實驗展場展出。

彼得.庫克是英國建築團體「建築電訊」(Archigram)的創辦人之一,他最廣為人知的建築作品,當屬位於奧地利格拉茲,被暱稱為「友善的外星人」的格拉茲美術館(Kunsthaus Graz)。庫克的繪畫創作與他的建築設計密不可分,他透過手繪來探索建築的邊界,並在圖紙上以繽紛的色彩、富有想像的構圖創造另一種看待未來城市的方式,這種創作方式不僅豐富了他的建築實踐,也對建築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充滿裂縫與幻想的「山/市」地景

臺灣可以從兩個面向來觀察:西部地區由一連串繁華密集的城市構成,高樓林立、道路縱橫,資訊與資本在此迅速地流動。相比之下,東部連綿起伏的山脈則呈現出截然不同的風貌,原始而寧靜的海岸線蜿蜒綿長,低聲地訴說著另一種生活節奏與時間感。若將視線自平原延伸向內陸,可以看見湖泊,與地震留下的深刻裂痕錯落其間,在這樣一個地景多變的土地上,人們的潛意識也不自覺地受到地貌的牽引與塑形。

多次造訪臺灣後,庫克逐漸感受到這片土地的氣息悄然滲入他的創作靈感。他將所觀察到的種種矛盾現象轉化為一個充滿想像與探索性的空間,在展場中構築出一條邊界曖昧的「街道」。這條街道一端通往一座「都市化的森林」,凝視之時,彷彿也正走向一座金碧輝煌的「希望之殿」,儘管旅程佈滿裂縫、曲折繞行。從另一個方向望去,那看似「自然」的景觀中卻隱現出異樣的隆起與建築介入。藉由這一系列的混合建築,呈現出都市與自然的交融與轉化,同時開展對種種未來可能性的思考。

彼得.庫克將於7月12日(六)下午親臨當代館,與田中央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建築師黃聲遠進行一場精彩對談。該場講座由當代館與忠泰美術館共同主辦,並邀請忠泰美術館總監黃姍姍主持,帶領觀眾走入兩位建築師的世界,聽聽庫克的紙上想像與黃聲遠如風般自由的建築語言,如何共同勾勒超越建築框架的島嶼風景。

台北展覽 山/市—彼得.庫克個展

藝術家介紹

英國皇家藝術學院院士彼得.庫克爵士(Sir Peter Cook RA)是位教授,同時也是英國建築團體「建築電訊」(Archigram)創辦人,曾任倫敦大學當代藝術學院和倫敦大學學院巴特利特建築學院院長,在近半個世紀以來,是全球建築界極具影響力的人物。瑞典隆德大學在 2010 年授予榮譽博士頭銜,表揚他對於建築長期的貢獻。與前衛實驗團體「建築電訊」的作品出現於許多出版物與展覽,並獲得英國皇家建築師學會(RIBA)的肯定,團體成員在 2002 年獲頒 RIBA 最高獎項「皇家金獎」。

因其建築上的成就,庫克在 2007 年被英國女王授予爵士頭銜,也獲法國政府頒發藝術與文學勳章,同時也是英國皇家藝術院院士。目前為倫敦皇家藝術學院資深研究員,且在皇家藝術研究院、倫敦大學學院,以及德國法蘭克福國立造型藝術學院擔任教授職位。建築作品出現於世界各地,包括大阪、柏林、法蘭克福、馬德里等,以及與科林.福尼爾(Colin Fournier)共同設計奧地利格拉茲美術館,並以 CRAB Studio 建築事務所合夥人身分設計位於維也納、澳洲黃金海岸和英國波恩茅斯等地的大學建築。他現任 Peter Cook Studio Crablab 總監,近期與樂高合作完成「遊戲館」(Play Pavilion)設計,該作品自 2025 年 6 月 11 日起在倫敦肯辛頓花園蛇形藝廊展出。

因為長期於各地演講,庫克於全球文化領域中有著極高的知名度,許多人特別喜歡聽他分享各種不同的主題,尤其是他對各種稀奇古怪的、會爬行、蠕動的生物的喜愛。

|查看展覽地圖: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