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住民的當代藝術《未來潮:大山地門當代藝術展》屏東美術館開展!

這次的南部展覽行,離開台南後,下一站就是來到屏東美術館,來看這一次的屏東展覽《未來潮:大山地門當代藝術展》,我對這場當代藝術展很熟悉,因為去年這場展覽也曾在台灣的「原住民族文化園區」展出,與當時座落於各處的開放式展場不同,這次的作品皆匯集於美術館,並探索著原住民在當代社會中連結的可能。

「真正住在斜坡上的子民」

不論是去年在文化園區的展覽,還是今年的美術館展覽,都延續著一個主軸「當斜坡文化遇到垂直城市」,「斜坡文化」指的就是曾居住於山林斜坡上的原住民,而當殖民者帶來了現代的建設、通訊等便利的技術後,使原先山林與城市之間的關係,變得更加地扁平,而「斜坡文化(原住民)」也不得不被推向了「垂直城市(現代)」。

在兩次的展覽中,都有一個很具代表性的象徵作品,也就是入口的木雕,雕刻著高聳的101上坐著一位工人,一開始我還不明白,為什麼原住民藝術的展覽中會有這樣的象徵,後來才想到,當原住民被迫推向城市之後,最常見的職業或工作,即是工人。

・2019的《大山地門當代藝術展》入口也有這件作品

這場展覽的策展人有兩位,一位是獨立策展人徐文瑞,另一位則是在地的原住民策展人伊誕・巴瓦瓦隆,而參與這場藝術展的原住民藝術家,多來自大山地門區,作品涵蓋的媒材很廣,有木雕、石雕、織布、琉璃珠、原住民圖騰或其他裝置藝術等,也可以看見一些我們所熟悉的元素,像是百步蛇、祖靈或面具等。

展場中其中一件作品也很有趣,是以年表的方式呈現,展出了原住民常見的傳統或工藝(琉璃珠、陶壺等等),而一旁則有藝術家使用同樣的素材,製作成較現代的藝術作品作為對比。

・原住民的琉璃珠飾品
・藝術家所製作的琉璃珠藝術作品
・原住民的黑陶壺
・藝術家所製作的黑陶壺藝術作品

開放式展場與美術館展場

因為曾去過去年的展覽,也不自覺地對比兩場展覽空間的不同之處,之前在原住民族文化園區時,因為園區很大,作品也都散落於各處,有些作品也會放在戶外的地板上,或是要走進石板屋之中等等,雖然作品之間的距離很遠,但整個園區都是展場的關係,也讓觀展變得格外有趣。

而這次在美術館的展覽,多了一些去年沒看過的作品,也有更多書籍、手稿或是錄像的呈現方式,甚至還有AR互動的作品,兩場展覽各有不同的表現,也算是這次看展的小樂趣。

這次展覽中的作品AR互動

在看這些藝術作品時,發現更喜歡去看作品背後的故事,有的可能是想表達對原鄉的思念、傳說故事或是外來社會的批判等等,有時候了解這些作品的插曲後,再回頭看作品也會更有感觸。

《未來潮 大山地門當代藝術展》
・展期:2020/04/17 – 2020/08/05
・時間:09:00~17:30 (週一及國定假日休館)
・地點:屏東美術館(屏東市中正路74號)
展覽官網

追蹤更多展覽資訊 👉 https://roomlife.cc/IG
發現展覽大小事 👉 https://roomlife.cc/FB

看看其他的房間: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