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的展覽活動陸續開始了,在振興經濟跟三倍券的加成下,暑假可是很好的看展時機!眾多的當代展覽活動中,我選了 7 檔較喜歡的當代藝術展,推薦給暑假想要去看展的人,疫情過後,已經不少美術館展覽都陸續恢復正常,暑假的藝文活動也很多,即使沒辦法出國,在台灣看展也可以吸收到許多新知!
粗獷主義(Brutalism)一詞並非源自英文字「brutal」(野蠻的、獸性的),而是源自法文術語「béton brut」,亦即清水模。狂放未經修飾的外觀,以及裸露的結構體,是粗獷主義建築為人讚賞的特徵。
展覽最初自2017年於德國建築博物館展出結束後,陸續巡迴至維也納(Vienna)、波琴(Bochum)及阿倫(Aalen)等城市,2020年首次於臺北展開亞洲首展。在原展覽的內容基礎上,新增六件臺灣粗獷主義建築案例及相關研究論述,以強化在地視角,讓全球性的視野內容更添完整。
臺北展由忠泰美術館與德國建築博物館共同策劃,並與臺灣共六所大學建築系的師生共同合作,希望能讓下一代的設計、規劃與參與者,透過實踐與交流,啟發對於城市更多元向度的想像。
粗獷主義這種極富表現力的風格,起源於社會動盪不安與實驗精神興起的時期;但如今,許多粗獷主義建築已岌岌可危,面臨即將被拆除的危機。有鑑於此,臺北展的內容不僅以「#SOSBrutalism」這場運動所涵括超過1,800項計畫的線上資料庫做為基礎進行擴展,忠泰美術館也運用數座大尺度模型與灌鑄混凝土模型等,重新審視粗獷主義。
《SOS粗獷主義建築展》
・展期:2020/07/04 – 2020/11/01
・時間:週二至週日10:00-18:00(週一休館)
・地點:忠泰美術館 (臺北市大安區市民大道三段178號)
・票價:全票100元、優待票80元(學生、65歲以上長者、10人以上團體);身心障礙者與其陪同者一名、12歲以下兒童免票(優待票及免票須出示相關證件)
展覽官網
「內在移民」一詞其來有自,源於德國的納粹時期,且在共產國家裡並不陌生,即使到了今日,也仍適用於世上許多地方。
那些在自己國家裡對於加諸其身的統治感到格格不入,卻又無法逃離壓迫政權的人,往往將「內在移民」視為解決困境的唯一出路。他們將思想與感受層層包裹,小心收進由親密的家人與信任的朋友所織成的繭裡,甚至封印在絕對的孤寂之中——這樣的現象在人類歷史上屢見不鮮。
弗拉基米爾.可可利亞前半生的歲月在共產捷克度過。一如許多其他人,他也經歷了政治意義上的「內在移民」。然而,透過本展,藝術家想要從更廣泛的角度來檢視這個詞彙:對那些感到內在生命被外在世界所吞噬的人而言,「內在移民」是其普遍採用的策略,可可利亞以此作為展覽主題,聚焦於人們由外而內尋求安身的轉向。
《內在移民》
‧展期:2020/07/04 – 2020/10/18
‧時間:週二至週日9:30 – 17:30(週六至20:30)
‧地點:台北市立美術館地下樓D~E~F(臺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三段181號)
‧票價:全票30元、優待票15元
展覽官網
「全球南方」泛指在地圖上一連串由開發中國家、前殖民地及非西方文化區所組成的空間,由東南亞、南亞、西亞、非洲、拉丁美洲及太平洋群島所構成。臺灣在這當中處於一個尷尬的位置:一方面臺灣的現實處境確實為位處亞洲的開發中國家,卻因戰後的政治處境,並未參與自1955年亞非會議以來的一連串文化及政治運動,導致在心理層次上,「全球南方」之於臺灣似乎是個遙遠的議題。
然而這種中介角色,卻似乎是臺灣歷史上反覆出現的主題:從日治時期扮演日本南侵的跳板、冷戰時期的後勤角色,一直到在艱困的外交環境中尋找盟友。本展包含了1940年代的日治時期戰爭畫、1950年代郭雪湖拜訪泰國所繪的膠彩畫、1960年代劉其偉參與越戰期間的手稿、1970年代席德進描繪的菲律賓風采、1980年代由菲律賓藝術家洪救國、新加坡藝術家鍾泗濱等重要東南亞藝術家所繪的畫作、1990年代重要中美洲藝術家的裝置作品以及二十一世紀由臺灣及各國藝術家針對歷史或當代處境所發展的作品。本展同時展出多筆來自臺灣及新加坡的文獻檔案資料,為關心本議題的研究者錨定相關的研究索引。
本次展出的作品多為美術館典藏作品,半數來自本館,其他則主要來自臺灣各美術館及基金會。許多展出作品於過去因缺乏相關脈絡的展覽機會,而長期收納於庫房之中;因此,本展除了呈現臺灣與「全球南方」戰後藝術交流史的面貌,同時亦可一窺臺灣美術館收藏中所標示的南方樣態。
《秘密南方 典藏作品中的冷戰視角及全球南方》
‧展期:2020/07/25 – 2020/10/25
‧時間:週二至週日9:30 – 17:30(週六至20:30)
‧地點:台北市立美術館二樓2A~2B(臺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三段181號)
‧票價:全票30元、優待票15元
展覽官網
我將沿途的風景化成有趣的符號,等待下一位旅人。當藝術家與一張好紙相遇,如魚得水,如遇知音。藝術家郭宏達為了尋找一張好紙,與樹火相遇;從而搭上一張張紙材,承啟一段段綿長幻化的書寫旅行。
藝術家認為紙的無私一如白色接受所有色彩的寬容,在文字旅行中扮演著最佳載體,乘載了文字與符號中的古遠神話、生活悲喜、意志情感、聖哲智慧。然而,當資訊科技發展,書寫漸漸成為少數人的樂趣,人們也不再熟悉紙張的聲音。
從尋紙啟程,藝術家透過自身的文字旅行經驗,將沿途的風景化成有趣的符號。不定義美,也不設定標準。等待著下一位旅人來沈浸文字、演繹自我,邀請每個人運用自己的方式,在紙上詮釋出自己的美感。
《文字的旅行》
‧展期:2020/07/03 – 2020/09/12
‧時間:週一至週六 09:30 – 16:30(週日休館)
‧地點:樹火紀念紙博物館(台北市中山區長安東路二段68號)
‧票價:150元
展覽官網
國立故宮博物院自 1973 年起致力推動文化近用與平權政策,為偏遠地區、資源匱乏的觀眾提供展覽及教育活動,博物館的發展也反應了國際趨勢的人文關懷價值。故宮運用展示的影響力,成為文化平權實踐的場域,以本展作為社會倡議以及交流的對話平台。
本展自 2019 年初開始策劃,與舉辦八屆《社會瘋印.藝文展》的慈芳關懷中心 合作,以故宮文物為媒介,以人為本思考,透過當代藝術家參與,運用跨界協 作共創為策展模式。展覽以明代畫家徐渭 (1521-1593) 的藝術才華和生命際遇為序曲,從他幻覺、自殘、殺妻入獄等行為,探討由古至今重要的社會議題,實踐社會關懷及文化參與的社會行動,回應存在於大環境中的偏見、歧視與汙名的集體社會處遇。
故宮以歷史文物帶出古今人們生活的軌跡,讓所有參與者在互動和創作中,一 步步開啟與社會的連結,在具當代文化精神的空總 C-LAB 展開社會創新實驗。 讓參與者透過敘說、詮釋及展示,掌握自己被理解與看待的角度。
在這場名為失序人生的試驗場中,邀請你與我們共同聚焦問題,透過反思與辯證,去除疾病及權力不對等的標籤。讓失序不再走向悲傷和絕望,通往更「有精神」的未來。
《有精神 失序人生實驗場》
‧展期:2020/07/04 – 2020/08/02
‧時間:週二至週日11:00 -18:00(週一及國定假日休館)
‧地點: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圖書館展演空間一樓(台北市大安區建國南路一段177號)
‧票價:免票參觀
展覽官網
她留下的只有10萬多張底片。
2009年,網路上的一組照片將眾人帶回了二十世紀中葉的紐約、芝加哥街頭,同時,找到了Vivian Maier,以褓姆一職維生的攝影師。紐約出生,操著一口法語腔調,擁有幾個化名,她總是穿著寬鬆的大衣或襯衫遮掩身形,脖子上掛著一台相機,踏著大幅的步伐走在街道上。
人們對Vivian Maier充滿了好奇:她是誰,是什麼動機支持她不斷地攝影?沒有人能真正地回答這些問題,但所有的一切終將在影像中顯露出來,我們不只能看見過去的美國都會生活,也會看見鏡頭後的那雙眼睛。
在眾人習以為常的生活中,Vivian Maier以她獨有的視角記錄了人類的悲劇和愉悅溫暖的時刻。「V. M. 薇薇安・邁爾攝影展」將展出約100多件作品,你可以看到她最得心應手,從腰部角度取景的半身肖像、繁忙都會中的人生面貌、光影交錯間的抽象幾何以及最為神秘,令人著迷的自拍肖像。
《薇薇安・邁爾攝影展》
‧展期:2020/07/04 – 2020/09/06
‧時間:週一至週四11:00-18:00,週五至週日11:00-19:00
‧地點:松山文創園區 一號倉庫
‧票價:一般票280元,優惠票250元,愛心票150元
展覽官網
雙層巴、茶餐廳、重慶大廈、無厘頭──這是我們的香港印象。傳統的、現代的、嚴肅的、俗媚的、紅玫瑰、白玫瑰,並存在島與半島。
港島、九龍、新界,原是中國大陸南端的邊陲漁鄉,命運在1840年代英國勢力登岸之後對倒。人流錢潮雖由世界湧入維多利亞港,殖民政權並沒有壓垮市井生活。北方幾經動亂,生民漂向南方。本地的、殖民的、南來的故事,交會的歷史更繁複。作家也斯忍不住要問:「香港的故事,為什麼這麼難說?」
香港如何書寫我城?香港認同如何顯影?這場特展,蒐羅百年來香港作家的持續書寫,是澎湃的文學大系,也是主體的時間繁史。
展場五大主題,主要環繞在戰後五十年。起於偏安島嶼的微光,顯露左右僵持的鋒芒,穿過通俗閱讀的浮光,衝出身分認同的星火。My City我城,已成為Our City眾志成城。臺灣人應該記得,香港文學奮力發聲、擺脫迷霧,與我們咫尺相望。
《追憶我城 香港文學年華》
‧展期:2020/01/17 – 2020/07/26
‧時間:09:00 – 18:00
‧地點:國立台灣文學館-展覽室D
‧票價:免票參觀
展覽官網
追蹤更多展覽資訊 👉 https://roomlife.cc/IG
發現展覽大小事 👉 https://roomlife.cc/FB
看看其他房間: